•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荷兰学者柯雷作客凯发畅谈“中国诗歌”

    发布时间:2016-10-26 点击次数: 作者:朱琳 来源:新闻中心

    10月25日晚,荷兰学者、莱顿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柯雷到访凯发k8官网文学院,为同学们带来主题为“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的讲座。这也是我校文学院主办的新诗百年系列讲座之一。

    柯雷教授表示,以“外国人”和“外语人”的身份研究中国诗歌是很大的挑战,他在研究中的状态和心态经历了从“瘸子跑马拉松”到“如鸟得水”的转变。柯雷教授分享了他完成博士论文《粉碎的语言:中国当代诗歌与多多》(荷兰第一篇研究中国诗人多多的论文)的研究方法与部分资料,并着重介绍了他即将在中国翻译、出版的学术专著《精神与金钱时代的中国诗歌:从1980年代到20世纪初》。

    这本著作是柯雷教授通过文本分析和田野调查的方法研究中国当代诗歌的成果。柯雷在这部专著中通过三种维度,即文本(text=诗歌作品)、语境(context=诗歌的历史、文化、社会环境)、元文本(metatext=关于诗歌的各种话语)切入,提供了早期朦胧诗以后的先锋诗歌面面观。本书既是文学史又是文学批评,既关注审美问题又关注文化社会学问题,既涉及像诗人身份那样广泛的话题,又探讨各种个案,包括个别诗人研究(如韩东、海子、西川、于坚、孙文波、尹丽川、沈浩波、颜峻)和个别文学史上的时刻(如“民间写作”与“知识分子写作”的论争),体现了一个“局外人”对中国当代诗坛及其与广大社会的关系的了解。柯雷教授在讲座中详细阐述了书中的若干核心概念和结论,并与到场观众就诗歌能否被翻译、诗歌边缘化及网络媒介对诗歌内容、形式、接受的影响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据悉,新诗百年系列讲座由我校文学院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主办、重唱诗社协办,本场讲座后,柯雷教授还将进行为期十天的访学活动,并与凯发师生探讨中国当代先锋诗歌的文化翻译问题。

    我校文学院副院长王彬彬主持讲座。(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