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美著名经济史学者艾伦教授访问我校

    发布时间:2016-09-10 点击次数: 作者:吴雨阳 来源:新闻中心

    9月9日,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史教授艾伦应邀访问凯发k8官网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与高研院驻院学者及驻院本科同学进行座谈,并做主题为“绝对贫困:当必需品取代了欲望”(Absolute Poverty :When Necessity displaces Desire)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此次他是作为“凯发牛津通识讲座”的嘉宾应邀访问我校。座谈会由高研院院长周宪教授主持。

    现年69岁的艾伦教授是美国著名经济史学者,曾任教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现为纽约大学国际知名经济史教授。除了经济史研究,他还涉猎技术变革研究、公共政策研究等学术领域,著述众多。

    艾伦教授的演讲主题围绕“贫困标准”展开,表现了对贫困这一世界性问题的深切关怀。他指出,在2011年,世界银行提供的贫困标准是每人每日消费1.9美元,然而,如果把时代的变迁和国家间的差异一同加以考虑,制定实际又确切的贫困标准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艾伦教授认为,在贫穷地区和国家,基础性日常饮食消费占据人们总消费的75%,因此通过观察不同地区的日常饮食消费,有利于做出对贫困标准的确切预算和线性规划。他还指出,贫困标准的确定首先包含了各种人群的主观因素,最终在客观上产生适用于所有贫困案例的相似标准,但是,这种客观标准是否确实建立在所得数据的重点之上?它是否能成为贫困人口实际生活中的行动指南?艾伦教授的连续发问启发了在场师生更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提出这种能相对准确地定义贫困标准的基本方法之后,艾伦教授进一步表示,在调查研究工作中发现,不同的国家中,基础性饮食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换句话说,即使考察这些基础性饮食的消费情况,所得结论也并非十拿九稳,因为它们并不意味着同等或相近的生活状况,难以作为考量标准,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世界银行提供的贫困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艾伦教授认为,学者定义贫困标准时,不但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调研数据,而且要拓宽思路,将人们的生存、健康和收入状况一同纳入考虑范围,从长远角度来说,还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国家的发展而制定持续变化的方案。

    在座谈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艾伦教授向在场师生展示的数据信息。当论及现行贫困标准下现代贫困国家的基础性饮食消费结构分布时,他收集了埃及、坦桑尼亚、肯尼亚的人们在各类日常饮食方面的详细数据,以简洁直观的表现有力地支撑了自己的论点。他还进一步分析了人体必需的能量,比较了各国每餐一般所需的食物种类,充分的数据辅以精密的计算模式,从而总结出和穷人食物特点密切相关的多种饮食模式。大量的实际数据不仅无言地诉说着教授严谨的治学作风,也让他在讲述中信手拈来,游刃有余,间或和大家分享调研过程中有趣的经历,风趣的谈吐同样感染了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座谈会现场不时传出阵阵轻松的笑声。(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