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与凯发学子畅谈“无处不在的设计”

    发布时间:2016-04-28 点击次数: 作者:王肖飞 来源:新闻中心

    4月27日晚,“凯发·译林”通识教育名家系列讲座之“无处不在的设计”在仙林校区举行。我国工业设计学科奠基人、清华大学美院责任教授柳冠中为凯发学子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主题演讲。凯发k8官网副校长王志林、艺术研究院部分师生、教务处相关人员出席,讲座由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祁林主持。

    现场

    柳冠中教授开门见山,以“设计是人类未来不被毁灭的第三种智慧”的观点引出整场讲座的主题。他认为,设计不仅仅是一门知识、一种技巧,更是改革开放以来应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一种有力工具。特别是根据“十三五”规划,国家正在准备建立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国家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究其原因,是设计解决了人的生存问题。从原始人类起,人类就开始制造工具、利用工具,并由此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柳冠中教授启发在场的学生听众,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可以去发现,去创造。但是,要认识到,真正的美不是豪华、不是奢侈,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现在人们对于美有很多误解,错误的发展思路也在制约人类的进步。这种发展思路对于人类自身发展不利,我们必须把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树立起来。他通过几则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来佐证观点,深入浅出,发人深省。

    柳冠中教授认为,工业社会是基于工业革命的“分工的细化”,在大批生产前必须要有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它能“横向协调”各工种之间的矛盾,以整合工业社会中“需求—制造—使用”各利益环节的关系。这种考虑整体利益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管理以及社会机制的活动,统称“工业设计”。柳教授提到,早在1985年,他就强调过:“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及使用方式。此外,当代设计还应该是人类总体文明对工业文化的修正。

    柳冠中教授还在讲座中由当前大家关注的生态问题引出价值观层面的思考。他指出,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方式的转变要求我们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做到利益基础上的多元价值取向。另外,他还提出了从“物”到“事”的“服务设计”理念,提倡个人使用而不是私人占有,“留有余地,适可而止”等价值观思想,引发在场同学的深思。

    讲座最后,柳冠中教授与凯发学子进行问答互动,就大学生创业、DIY个性化制品与工业标准之间的平衡关系、文化创意产品的优势与弊端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地。(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王肖飞/文 教务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