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晚,由教务处主办、NJU创想家协会承办的“温柔的纸,多情的书——关于书籍的灵感与创意”讲座在仙林校区逸夫楼B104教室举办。主讲人朱赢椿与在场学生分享了自己在书籍设计中的经历与体会,学生反响热烈,分享过程中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我校信息管理学院张志强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前放映的视频“当朱赢椿遇见‘虫先生’”一下子调动了在场学生的兴趣。在视频中,来自朱赢椿工作室的虫子创造了一场艺术展览,展出的5000多个足迹都是昆虫的杰作,这些弯曲缠绕的字形可能是虫子在啃食菜叶留下的轨迹,也可能是虫子沾上墨汁爬行的痕迹。而对于这场虫先生足迹的展览,朱赢椿也在视频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想看看虫子画出的东西和人画出的有什么差别”,“可以从昆虫的视角窥见大千世界”。
朱赢椿老师分享了自己从事书籍装帧以来的作品风格变化并表示,尽管有些书的设计缺乏创意,但不失为工作上的经历和体会。与此同时,在时代变化催生电子书诞生的同时,纸质书更应该将纸的艺术感、设计感和典藏性做到极致。
朱赢椿老师以自己参与设计或策划的书为例,向在场学生讲述了这些书背后的设计灵感与创意。《不裁》是他做的第一本实验书,改进后的毛边本能够让读者自己动手改变书的质感,极具创意与关怀的设计使这本书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在二版中加入的作者自己所画插画更是给书添色不少;《不哭》的设计为了与书名应和,全部使用废纸、纱布、胶水等质朴的原始材料做成,并不以精致豪华作为设计元素的表达。上市后,广大读者被这本书深深打动,并主动来到书中叙述的孤儿院来奉献自己的一臂之力。朱赢椿老师坦言,这本书让他一回想起来就觉得很欣慰,因为包含的不仅仅是设计;《蚁呓》着重表达蚂蚁和人类的相似性,封面上的大量空白不是想告诉读者什么,而是想让读者一起来思考。这本书在08年国内出版时引起巨大的轰动,遭到广泛批评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世界最美的书”特别奖却为事件带来了反转,这本书的价值被重新看待。
《虫子旁》和《虫子书》是朱赢椿与虫子密切接触的两个尝试。前者由他自己所写,对于虫子的观察记录详实而有趣,也赢得了读者的普遍欢迎;后者则是一本真正由虫子自己所写的书,这本人类看不懂的书是朱赢椿带着对自然、昆虫的敬畏做出来的,并非哗众取宠的举动。正如法国艺术家对这本书的评价——“每个懂得去欣赏生活中细小之美的人行走在阳光下”,朱赢椿相信,这束阳光也将很快照在当前还不理解这本书意义的人身上。
分享过程中,《没有脸的诗集》、《蜗牛慢吞吞》、《设计诗》、《语录杜尚》、《一个一个人》、《肥肉》、《空度》等书背后的创意故事令在场的学生大呼“有趣”。
讲座结束后,在场学生与朱赢椿老师进行了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良多,“老师真的太有创意了,看他的书籍设计实在是种享受,对我的专业学习也有很大的灵感激励”。朱老师应“粉丝”要求在活动海报上即兴作画的同时还告诉同学们,自己之所以一直从事这个行业,是因为从书里找到了快乐,“书籍设计是在想象、探讨书存在的可能性”。
据了解,作为创新创业讲堂系列中的一讲,本次讲座遵循“邀、聘、提、扬、止”的理念,邀请校外名师进校园,受到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更有已经毕业的校友特意回母校聆听讲座。创新创业讲堂作为学校“五位一体、四创融合、三个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期全校范围已举行讲座、沙龙、工作坊等不同形式的活动逾40场。(教务处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韩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