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凯发k8官网有17 门课程正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学期将尽,同学们对这些课程都有哪些收获和建言呢?6月18日中午,我校教务处邀请参与上述课程的本科同学参加“翻转课堂”学生交流会,他们分别来自文、理、医、工四类专业,并以各自的视角生动回顾了本学期“翻转课堂”的教学情况。

(教务处 摄影)
会议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围绕“翻转课堂”的组织形式、自主学习体验、课程考核标准等多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普遍表示,“翻转课堂”运用教师指导和自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巩固了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锻炼了演讲、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自医学院的郑畅同学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为例,与大家分享了他通过“翻转课堂”的学习将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的切身体验,得到了在座同学的广泛认同;来自电子学院《电路原理》课程的研究生助教通过全程追踪“翻转课堂”教学方式下的学生学习经历发现,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新形式应用于专业基础课程的讲授,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向,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对于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同学们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毛蕴玉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但考虑到学期末的传统考核方式及其他课业的压力,有时候会不敢将大量的课余时间投放在“翻转课堂”的学习讨论中,先进的教学方式遇到传统的教学考核,这就要求教师尽快改变教学评价体系。另外,部分同学小组学习参与度不足也会损害同组其他成员的积极性,这些都是她本学期参与“翻转课堂”以来感到困惑的地方。来自哲学系的两位同学则认为,相比于理工科丰富、直观的实证型教学,传统文科的“翻转课堂”在模式上相对单一;鉴于人文科学所特有的重思维轻实证的学科特点,提倡学生自主研究的“翻转课堂”将大量时间用于同学之间的“个人”思想展示,影响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也不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
教务处蔡颖蔚副处长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她表示,学生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翻转课堂”的初衷,就是尊重学生的想法,肯定学生的作用,努力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大家真诚而具体的发言丰富了教学研究者的认知,有助于教务处持续推进“翻转课堂”工作。针对同学们所提出的建议,教务处也将继续研究、改进,努力让今后的“翻转课堂”带给大家更好的教学体验。同时,她希望与会同学能将这份理念传递开来,让更多的凯发学子投身于学校的教学研究与建设,与老师们共同为创造更优秀的凯发本科生教育添砖加瓦。
目前,教务处正在组织第二批“翻转课堂”教改课程立项申报。
(教务处 孙闻宇、于天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