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解读“鲁迅和莫言”

    发布时间:2015-06-05 点击次数: 作者:唐越 来源:新闻中心

    6月3日,东京大学教授藤井省三在我校仙林校区作题为“鲁迅和莫言”的讲座。讲座围绕“鲁迅”、“莫言”、“《安娜·卡列尼娜》”三个关键词展开。讲座由文学院吴俊教授主持。

    藤井省三教授首先谈到鲁迅和莫言的关系。他说,鲁迅与莫言早期短篇小说有相通之处,比如都以男主人公归乡为表现主题,这在鲁迅的《故乡》、《祝福》、《在酒楼上》和莫言的《白狗秋千架》、《金发婴儿》、《怀抱鲜花的女人》中表现得很明显。莫言年少时就很爱阅读鲁迅的作品,2006年莫言访问鲁迅博物馆时曾提及“小时候家里有一本鲁迅小说集”。

    藤井省三教授认为,莫言和鲁迅小说中都经常有《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子。莫言对《安娜·卡列尼娜》进行了变相的吸收。《怀抱鲜花的女人》的叙述者将女性反复地描写成“托尔斯泰笔下穿着靴子的贵族女人”、“托尔斯泰笔下穿着华丽皮靴的女人”,因此,《怀抱鲜花的女人》的原型是《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两位主人公——安娜和吉提的结合。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论文《破恶声论》中提到,“与当时席卷中国文化界的恶声相比,托尔斯泰的忏悔更符合自己的心声”;《藤野先生》等作品也提到过托尔斯泰。鲁迅归乡小说叙事者的无力感与《安娜·卡列尼娜》中贵族的希望与绝望是相通的。托尔斯泰没有描写俄国贵族与农民之间的断裂,但鲁迅让叙事者们怀抱无力感,以此来进一步开拓国民文学的领域。

    讲座结束,藤井省三教授与在座师生进行热烈的互动交流。藤井省三教授说,自己以《安娜·卡列尼娜》为辅助线,一边构筑鲁迅到莫言的系谱关系,一边把鲁迅、莫言他们的“文学王国”可见化,从而认识活在现代时空的中国公民的文化和精神。(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唐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