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成伯清教授探析当代情感体制

    发布时间:2015-04-15 点击次数: 作者:周柚池 曾宇佳 来源:新闻中心

    4月14日晚,我校仙林校区逸夫楼C308高研院报告厅座无虚席,社会学院情感社会学研究专家成伯清教授带来了题为“整饰、体验与表演——当代情感体制探析”的精彩讲演。

    “启蒙运动既发现了自由,也发明了规训”,成教授指出,这个论断也适用于启蒙运动后的情感领域。当代社会,一方面是情感表达的自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对情感的规训也无所不在。规训是为造就驯顺而有用的身体,与身体紧密相关的情感,自然也在规训之列。在此情境中,人们的情感及其表达往往呈现出某种体制化的结构和特征。而整饰、体验、表演,构成了当代人情感过程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三种情感体制。

    讲座伊始,成教授通过《自然》杂志刊载的关于“抑郁”的研究和人们对EQ的重视,指出情感问题在当代社会已被广泛关注,而西方学者对其的研究越来越偏向自然科学领域的量化分析,希以医学上“吃药治病”的方式解决各类情感问题。而事实上,源起于内心活动,受周遭环境影响,情感问题远不止一个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既是社会问题,情感问题便有其文化和历史的根源。譬如,与当代西方的“分离式自我”不同,中国有着很深的“相互依赖式自我”传统,个人屈从于集体,小我服从于大我,因此,中国人习惯对情感进行压抑,而借用躯体活动来表达,即所谓的“心理问题躯体化”,这与中国人的中和传统密切相关。

    在当代社会,情感表达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通过社会建构论视角,阐述现代性条件下情感的命运,以及分析情感操纵的内外条件后,成教授阐释了讲座主题——情感体制。他指出,情感体制是一套规范的情感及表达和强化他们的仪式与实践,任何稳定政体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构。他认为现在情感体制有三种,分别是在生产领域的整饰体制,在消费领域的体验体制,在交往领域的表演体制,而这三者也是相互交叉的。

    对于三者的定义,成教授解释道,整饰体制主要是对情感进行管理和控制,从而“达到理性计算下的最佳程度”。在各种涉及效率和利益的场合,情感控制往往不可或缺,流行语“任性”恰恰反映的是当代人无法“任性”的生存情感状态。体验体制主要在消费领域,“现代消费的基础无疑是享乐主义,但享乐的快感兴奋点性感觉移到了情绪。”当代情感消费已经产业化,或通过追求刺激来释放紧张和压力,或利用“怀旧主题”、“制造幸福意识”之类人为情感来得到享乐。但感情消费总是存在着“欲望-获得-使用-幻灭-新欲望”的循环往复。以迪斯尼乐园为代表的各类娱乐设施便为当代人提供了这样的体验与释放情感的场所。而在表演体制中,表演已越来越成为日常交往的特征,社会生活就是表演,人们大多通过表演来展示自己的情感。成教授强调,这里的表演指的是认为制造戏剧性,或者强化一种氛围,或为可以制造一种(微)景观。微信朋友圈、社交网络,人们每天更新的状态其实是一场场表演,即使是生活中的小事,也总是希望有观众给予回应。

    讲座的最后,成教授通过“酷(cool)”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酷”有几分坚毅,几分陶醉,几分做作。当人们展现出“酷”这一情感风格特征的时候,整饰、体验、表演都已融入这一过程之中。(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周柚池 曾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