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9日至22日,英国剑桥大学康威尔科斯学院现代文化史学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主席、著名历史学家彼得·曼德勒(Peter Mandler)来到我校讲学。
20日,主题为《 Britain's Transition to Mass Education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的首场讲座在高研院报告厅举行。彼得教授介绍了二战之前英国高等教育入学率、高等教育和普通技能教育的选拔体制、与欧洲和美国等同时期的比较等,并对一种将所谓英国高等教育落后和二战后衰落联系起来的似是而非的学术观点进行了批判。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统计表明,英国在高等教育入学率方面并不落后于同期的欧洲国家,二战后英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大大提高和高教入学选拔机制的巨大改革,其内在动因是崛起的民众力量在民主化框架下努力抗争的结果。彼得教授最后指出,关于高等教育的各种弊病在各国都存在,当下全球的高等教育都面领着在精英化和大众化之间寻求平衡等问题。
21日,彼得教授在历史学院会议室做了题为《The Origins of Mass Society, c. 1780 to c. 1860》的讲座。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前半期是英国急速工业化、城市化的时期,也是向现代大众社会转型的最初时期。彼得教授以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为标准划分了几种不同的解读流派:浪漫式批判流派包括哈蒙德和汤普森等人,后现代批判流派如福柯等人,还有功能学派的解读如格里芬和维浓等人。他指出,在1750年和1850年欧洲城市规模前40的城市排名中,英国从2个城市上榜变成了20个城市上榜,这表明英国此时的城市化率在欧洲首屈一指,其中主要人群是来自农村的新兴“工人阶级”。接着,彼得教授分别从犯罪问题、言语问题、饮酒问题和性行为等方面考察了这一时期城市新群体如何在自我适应或自我控制以及在外部治理机构的发展下实现有序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