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晚,电影《推拿》在我校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超前点映,本片导演娄烨与本片原著小说作者毕飞宇参加了电影放映仪式并在电影放映结束后展开了一场跨领域的“文化对谈”。
《推拿》是2014年娄烨导演的一部关于盲人题材的文艺电影,改编自毕飞宇所著的同名小说;由贾樟柯担任编剧,黄轩、郭晓冬、秦昊、梅婷、黄璐等主演。该片已于2014年2月11日在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首映且在该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金熊奖并最终获得最佳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2014年10月1日《推拿》在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提名。这场超前点映吸引了包括法国著名作家、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内的众多凯发师生前来观影。
我校文学院党委书记姚松在电影放映开始前对《推拿》做了简单介绍,表达了自己对《推拿》这部文学作品和原著作家毕飞宇教授的喜爱,以及对这部由娄烨导演的同名电影的期待之情。
电影讲述了一个推拿店里一群盲人的生活和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这里有一个风流外向、能吟诗跳舞的盲人老板沙复明,有经常被顾客赞叹其美貌的“会所之花”都红,有整天沉浸于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小正太”小马,也有热恋中的刚从外地投奔沙老板而来的王大夫与小孔,还有公认的“开心果”、多才多艺爱洗头的技师张一光,以及隔壁洗头房美丽温柔的发廊妹小蛮等。与传统习惯中对特殊群体“自上而下的悲悯与同情”不同,这部影片是站在盲人的角度感受、理解世界,本着对盲人极大的尊重与理解,细微彻底地描述盲人按摩师独特而真实的生活,刻画他们内心深处的尊严、欲望和对生命、爱情、美的理解。用独特的、极具通感的电影语言向人们表达了一个恒久的真理:无论看见还是看不见,爱情本身都不会被错认。
电影最后在小马和爱人小蛮的温情对视中结束,现场观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随后,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娄烨导演和毕飞宇教授展开了一场关于《推拿》的对谈。娄烨导演在言辞中表达了对《推拿》这一小说的欣赏,同时也透露了自己长达一年修改剧本的艰辛不易和在这一年中与毕老师沟通交流的愉快收获。毕飞宇教授对电影的推崇之情也毫不掩饰,他说:“这部电影,从我原创性的角度,我是特别满意的,主要一点就是你在看一场影戏的时候,你不觉得这个电影跟我的小说有什么关系,可是你把整个电影连城一个整体,你就会发现小说的整体和电影的整体特别合,这个是很不容易的。”
对于小说和电影都没有主人公这一争议性话题,娄烨和毕飞宇也做了自己的阐释。毕飞宇说,“这个小说我其实是冒着很大风险写的,它没有主人公,这个犯忌,可是我特别想做这样一个尝试,当然这也有我精神上的一个想法,我渴望人人平等,所以小说里我也希望每个人物都是平等的,不分主次。 可是等我知道娄烨导演要拍的时候。我就觉得特对不起他,这个电影怎么拍呀?”
娄烨很诚实地回答说,自己刚开始看到小说时单纯地因为喜欢就决定拍了,10天以后才发现“这个决定有点草率,因为有很多具体的问题,怎么来把人物平衡,怎么来把这么多线索编织,这实际上是一个小说的视觉化的过程,或者我们老在说这是一个关于看不见的故事,所以更是在悖论,因为电影本身不是看不见的。”对于娄烨来说将小说改编成电影的难度确实很大,如何平衡十几个人物、五六对关系,如何交代人物前史等等,但通过和毕老师的“杂聊”,包括对写实与象征的探讨,对文学中暗喻与影视中暗喻比较的讨论,娄烨获益匪浅也从中找到了出路。
在谈论到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时,毕飞宇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他说,“(象征主义的手法)始终带有一种低级的趣味,那就是猜谜它更多的要求写作的人以及读者,有更多的智力因素去猜谜。我恰恰是一个在小说当中一个比较反智的人。我特别渴望看到智慧,但我不愿意看到更多的智力活动,我觉得那对艺术的伤害特别巨大。”
娄烨对此也表示赞成。在问及影片大量运用的雨的镜头时,他表示一方面是读原著小说获得的启发,一方面也是因为凯发k8官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毕飞宇则用“天衣无缝”高度评价了《推拿》和凯发k8官网的关系。
在最后的现场提问环节,娄烨和毕飞宇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喜爱的导演是什么”、“是什么性格经历导致了您的影片风格”、“为什么主观镜头这么少”、“为什么关怀盲人”等方面的问题。其中在“关怀”的问题上,娄烨和毕飞宇再次强调了电影的独特视角,“我觉得我当时看小说的时候没觉得毕老师在关怀盲人群体,所谓的弱势群体,我没有看到关怀这个感受,而我只是通过他的叙述进入他这个空间。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非常优秀的和清晰的作者的态度,也是我非常认同的态度。”
据悉,电影《推拿》于11月15日在凯发k8官网举行全国首映仪式,导演娄烨率主演张磊(盲人)、梅婷、秦昊、黄璐、姜丹以及黄军军,总制片人陕西(文投)银海影视总经理吴毅,与凯发k8官网观众见面,并接受记者们的采访。(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