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由凯发k8官网河仁社会慈善学院主办的第43期河仁慈善论坛在社会学院101教室开讲,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带来题为《我们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的精彩报告。演讲由河仁社会慈善学院陈友华教授主持。
彭希哲教授指出,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他通过分析1970-2010年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的变化趋势,揭示出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劳动力人口不断上升,但现在出现拐点,呈现下降趋势,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他又通过一组国际数据比较,说明中国现在处于收获“人口红利”机会窗口最大的时期,未来的十年间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如果利用好这十年,中国将会迎来长期稳定的发展,否则,将会面临沉重的人口负担。
彭希哲教授说,中国人口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出现时间早、发展不均衡等特点,严重老龄化问题主要出现在内地的农村,而东部沿海地区则通过外来人口稀释了老龄化的程度。中国老龄人口支持率持续下降,传统意义上社会养老负担越来越沉重,但彭希哲教授从另一方面解释说,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使更少的人养活更多的人。
彭希哲教授通过讲解得出了关于老龄化问题的三个结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传统观点看来,人口老龄化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但彭希哲教授解释说,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基于这种理解制定的老年人口政策是低效率的。
彭希哲教授认为,在老龄化已经成为社会常态的背景下,需要换个角度思考老龄化问题,需要重新定义老龄化与老年人口。公共政策的制定不能仅限于老年人口,而要面向全人口,形成健康老龄化的有效干预机制与途径。老年人既是社会支持的收益者又是提供者,要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保持代际均衡。在开放的经济格局下,不能将老年人排除在经济发展之外,仍要保障他们参与经济发展的权利。彭希哲教授最后指出,在这种新的发展态势下,政策的制定更要强调多元整合、资源优化、机制创新,做到这些,中国才能有效的应对老龄社会,才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精彩的报告之后,彭希哲教授与同学们就计划生育政策、养老保障、家庭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探讨。(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王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