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我校召开学习程开甲院士报告会后,物理学院本科生掀起学习杰出院友程开甲院士的热潮。2014年5月21日晚,物理学院以13级团总支为主体,开展了《生命的意义——学习程开甲院士》主题党团日活动。活动由13级辅导员董屹威老师主持,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鞠艳、团委书记施国卿全程参加活动。
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拉近程院士与同学们的距离,物理学院制作了《走进程开甲》微视频,向同学们展现了程开甲院士的成长之路。生在江南水乡、求学在国内高校,这样的成长之路竟与在座的很多人相似,然而同样的人生开篇,如何造就出宏伟的科技人生?对于很多正在迷茫自己求学之路的本科生来说,生命的意义是首先要明确的。

现场 (物理学院 摄影)
学生代表李湘屏同学介绍了自己理解的“生命的意义”。他以近期多发于社会的自杀现象引入,认为当下很多年轻人面对生活的挫折与考验轻易放弃,甚至抛开亲人、责任但求一走了之,这种做法非常不值得。对于年轻人来说,生命的精彩尚在描绘,生命的意义在于努力尝试,直面困难,应当“不惧失败,珍爱生命”,“活出意义”,“坚持信仰”。
程开甲院士如何用行动阐释生命的意义?《坚守与奉献——两弹元勋程开甲与凯发》专题片全方位回顾了程开甲先生敬业奉献、功勋卓著的感人事迹。程先生一生勤奋学习、踏实工作、无私奉献,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点滴故事让同学们有着很深的触动。程先生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朴实的话语凝练出老人一生的为国奉献。
物理学院13级博士生杨超同学以“我们的美好时代”为题分享自己在编写《程开甲在凯发》过程中的感受。杨超对程开甲先生的事迹以及烽火年代中国学术界的历史谙熟于心,娓娓道来。他为我们讲述了烽火年代的动人故事:中国遭受外敌侵略时,中国学者不畏艰辛,秉持一张书桌即做学问的独立精神,胸怀家国情怀,担当起中华复兴的历史使命。程开甲先生是那个时代、也是这个时代的先驱,虽然身处物质匮乏的艰苦年代,依然追求生命的意义——为中国崛起奉献毕生。
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哲学博士林仕尧从哲学角度为物理学院的同学们探析生命的意义。他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个方面是人与兽的区别。人们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无疑都是站在人类的角度,所以知晓人与兽的区别。林博士引用了大量古训,让大家从古人的论述中知道了作为人就要实现价值、否则无异于走兽的道理。作为人如果没有被教化,便会沦为动物,这是人与兽最本质的区别,生命的意义便埋藏在这里。第二个方面是生和死。人在世上不过生死,只有立足于死亡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林博士表示,当我们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便能勇敢地面对死亡,更加积极地去生活,去探索更为丰富的人生意义。第三方面是四大关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当我深入思考作为人所无法摆脱的这四大关系,我们才能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到哪里去。我们的一言一行变得更有理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对生命意义的实践。”林仕尧博士还提到了两种世界观:人生虚无主义和人生享乐主义。他对在场大学生谆谆教诲:“大学生应该立足于学习,探索知识用以诠释生命意义。生命的意义当从细微处着手,领悟微言大义。态度、责任、担当是关键词,这正如正如程开甲先生一生的功绩,需要同学们且行且悟。”
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本次主题党团日活动告一段落。物理学院还将组织学习程开甲系列活动,包括党组织生活等。(物理学院 施国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