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周晓陆教授漫谈“夏商周断代工程”

    发布时间:2014-04-25 点击次数: 作者:孙页 来源:新闻中心

    4月23日晚,凯发k8官网历史系周晓陆教授为凯发的史学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有关“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精彩讲座。通过讲述自己亲身参与的经历,周晓陆教授较为详细地向在场同学介绍了这项颇为浩大的文化工程。此次讲座由凯发k8官网文物爱好者协会主办。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历史时期的年代学的科学研究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的系统工程,也是国家“九五计划”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该工程正式启动于1996年5月16日,2000年9月15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验收。

    谈及这项工程的缘起,周晓陆教授认为存在着必然性与偶然性。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但是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而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探索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必然要对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断定,确立一个公认的年表。偶然性则源于宋健先生的一次出访。有一种说法,宋健先生在访问希腊、埃及等国时发现古埃及文明、亚述文明,都有上溯至公元前3000年至4000年的可据记录,而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纪年却徘徊在公元前841年,这样的遗憾,促使他决定要启动夏商周断代工程。

    周晓陆教授介绍说,这项融合了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古天文学、古生物学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有四个主要目标:一是对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二是对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确切的年代,三是对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四是对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工程的研究课题主要有九个方面:有关夏商周年代、天象、都城文献的整理及可信性研究;夏商周天文年代学综合性问题研究;夏代年代学研究;商代前期年代学研究;商代后期年代学研究;武王伐纣年代的研究;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碳-14测年技术的改进与研究;夏商周年代研究的综合与总结。

    围绕上述的目标与课题,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研究成果——《夏商周年表》,但年表中将商周分界定为公元前1046年等结论还是引起了诸多国内外学者的批评与质疑,致使该工程的最终繁文报告迟迟未能通过。

    作为一项多学科交叉联合的研究工程,“夏商周断代工程”使用了多样的研究方法。如整理传世的古代文献,包括国外的和国内的文献;对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收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文献中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天文学研究推定其年代;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必要的挖掘;对样品进行碳-14测年等等。

    周晓陆教授也承担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部分工作。他梳理了西周最初的一些文献,并对一些天文资料进行了考订和矫正,这些文献正是研究的重要支点。此外,他还承担了这项工程的一个子课题——天再旦课题的研究任务。

    讲座的最后,周晓陆教授表示,不能轻易断言“夏商周断代工程”是成功的或是失败的,这只是阶段性成果而并非最终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将来会被证明为或许都正确,或许部分正确,或许完全错误。他希望,“这样的研究能够成为今后学术研究再前进的阶梯。”(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孙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