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凯发k8官网午后,阴寒、湿冷的空气一点点被烤热,和煦的光线懒懒地穿过窗棂,斜射在唐逍年轻的脸庞上,白皙的国字脸洋溢着自信的神采。唐逍是08级凯发k8官网哲学系毕业生,来自重庆万州,他刚刚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出版图书——《另一种哲学》。这部三十万字的作品,有前人哲学的影响,更多的是唐逍生活中独创灵感的整理和串联。这本11月22日上市的作品,受到豆瓣和知乎用户,特别是哲学爱好者们的好评。
从酝酿到起笔,唐逍花了三年,大学期间的几个寒暑假他尝试动笔写过一些内容,但总被各种意外打断。大四时的唐逍,为了专心写作而放弃保研资格,没有实习也没有去找工作,专心著书,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完稿。
在这个众多应届生忙着考研、找工作、出国的大环境下,唐逍放弃唾手可得的免试研究生资格,转而著书立说的做法似乎荒谬且不务正业。但唐逍不这么看,“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这件事没有任何回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在的环境使很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不得不顺从家人和社会的压力放弃自己的理想,我认为这是当下社会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不食辣的非典型重庆人是一名坚定的素食者,很早就因为味觉上排斥肉味而对肉类敬而远之。唐逍有轻微洁癖、眼睛易疲劳,每天看书往往不能坚持一个小时。从小到大特立独行生活方式使他养成了一种自由自然,不受束缚的性格。
从重庆万州到凯发哲学系,唐逍像是来到了自由的天堂。哲学学科没有固定的框架,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视角来分析问题,灵感来了就不受拘束,这正是唐逍喜欢的。唐逍特别讨厌布道式的哲学,“我告诉你这是真理,你就必须认为这是真理,这与独立思考的哲学精神背道而驰。”
中国哲学史、欧洲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逻辑学、伦理学……唐逍孜孜不倦地从课堂中吸取养分。凯发兼容并包的学术风气和开放平等的师生氛围,唐逍敢于和授课教师有不一样的观点。“我的课程论文不少是延伸或反驳授课教师观点的,他们启发了我思考,但很遗憾的是我们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唐逍的导师,凯发k8官网哲学系张异宾教授评价道:“唐逍同学的思维方式比较独特,并且坚持用通俗易懂语言叙述他的思考过程。”
张异宾教授的评价,是对唐逍极好的概括。唐逍痛恨卖弄概念和装神秘的哲学,“这让哲学成了少数人的小圈子文化”。唐逍认为,当人们批评哲学毫无用处的时候,除了很多人对用处的理解过于狭隘之外,哲学本身也的确没有很好地普及。“人们并不真正了解哲学是什么,只有哲学思考影响了更多人的思维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时候,哲学才会显现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项哲学普及工作必须有人来做。”唐逍双眉紧缩,严肃地说。
唐逍热衷互联网,特别喜欢听国外大学的公开课程。同时,他是知乎问答社区较早的一批用户,也是迄今为止知乎“哲学”话题的最佳回答者。唐逍不拘泥于哲学课程,涉及心理和神经科学的课程他都喜欢。唐逍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的时候通过公共选修课,我选上了社会学院陈昌凯老师的普通心理学,课上讲授了很多有趣的心理实验,我是特别的喜欢。”
独特的思维方式、跨学科的实验样本支撑、浅显易懂的日常语言表述,是唐逍《另一种哲学》的三大特点。唐逍认为,哲学不是艰涩的,更不是遥远或者孤芳自赏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心理学、神经科学、遗传学、科学史、人类学等其它学科材料也能帮助我们进行哲学上的反思。
唐逍举例说,放假在家没几天的孩子就会吵着不好玩、好无聊,上学的时候觉得没什么自由的时间去玩,总是想着放假;但真的放假了,玩了几天又发现没什么可玩的,又念叨着开学。如果说人只是在追求自由,追求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那么放假在家却希望开学的想法就很难解释了。几十年前加拿大学者做的一个心理实验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
这个实验是:22个大学男生被各自安排在一个有光的隔音小房间里,除了吃饭和上厕所,每天24小时都要躺在床上,戴着一种特制的看不见任何具体形状的眼镜,同时语言交流也被限制到最低。起初这些接受实验的大学男生们都用睡觉来打发时间,但后来他们就变得无聊、焦躁,表现对刺激的渴求:他们会唱歌、吹口哨、自言自语、动来动去……虽然酬金很高,大多数被实验者忍了两三天就决定退出了。
这个心理测试的实验结论可以佐证人们有避免无聊的需求。唐逍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一个基本的共同需要就是避免无聊。感到无聊就是大脑接受的刺激太少,没有趣味,没有新鲜感。人们刷微博、打扑克、逛街、唱歌、去夜店、旅游……我们每个人每天大多数时候都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无聊。从避免无聊的需求来说,每个人需要的刺激量不同,一些人可以坐着不动很长时间,没什么不适,但另一些人坐一会就会觉得忍受不了。因为对他们来说坐着不动接受的刺激量太少了,必须要动起来才舒坦。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孩子可以专心听课,不和同桌说话,而另一些孩子会有一种不说话就很不舒服的感觉。坐得住的孩子不一定是更管得住自己,不一定是自制力强,而是他根本就没有想说话的冲动所以不需要管住自己。
对于很多人口中的功利主义,唐逍特别希望做一个澄清。唐逍表示,功利主义译自英文词utilitarianism,就本义来说,功利并不直接与金钱、利润相关,而应该理解为功效、功用。功利主义的创始人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中就明确地说功利原则指的是将每个人的快乐和痛苦的感觉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并不是金钱。但功利主义哲学传播开来之后,尤其在中国人的语境里,功利就和金钱搅在一起。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应该是人生的最终目标,也可以说是人生的终极目的。
唐逍不排斥钱的作用,“以体验作为终极目的并不排斥对金钱的需要,我们需要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来得到一些能让我们满足、开心的商品和服务。但金钱永远只是手段,我们花钱的最终目的一定可以追溯到获得生活体验那里。”唐逍认真地说。
采访的最后,唐逍谈起了这本书出版的故事。“毕业典礼结束,就要离开凯发k8官网的前一天,系主任唐正东老师突然找到我,说他和张异宾老师看了我写的这本书,愿意支持我,把这本书推荐到出版社。”唐逍很开心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更多读者看到,“几年完成的作品终于有了家。” (新闻中心 方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