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晚,凯发k8官网历史系陈仲丹教授为全校师生带来题为“现代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的讲座,众多同学慕名而至。
陈仲丹教授按时间顺序梳理现代建筑自产生至兴盛的发展脉络。伊始时期的水晶宫,繁盛时期的摩天大厦、包豪斯、流水别墅,成熟时期的后现代建筑,陈教授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珍贵的图片佐证每一个发展阶段,为前来聆听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建筑文化的盛宴。
现代建筑之所以区别于传统建筑,工业革命的勃兴功不可没。19世纪中叶,处于全盛时期的英国蒸蒸日上,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突发奇想,决定用不到两年的时间举办一场盛世空前的博览会。为建造场馆,传统的罗马式建筑立刻被否定,一位设计温室花房的建筑师的设计作品获得了女王丈夫的青睐。它以铁架、钢架为建筑骨架,大小一致的玻璃板为建筑主体,满足了博览会光线好、易拆装、造价低的要求。1851年,第一届万国博览会召开,水晶宫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世人哗然。如今,水晶宫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它“现代建筑开端”的地位将永远名垂建筑史册。
19世纪后期,城市发展、人口骤增,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建筑师们选择向上拓展空间。摩天大楼作为现代工业的产物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拔地而起。一战后在战败的德国,建筑领域涌现的包豪斯(Bauhaus,得名于包豪斯建筑学校)学派风靡全球影响至今。“包豪斯风格的建筑是由德国人格罗皮乌斯设计的,外形像火柴盒,在我们周围非常普遍,我们的教学楼、宿舍楼都是这种风格。”陈仲丹教授解释道。与格罗皮乌斯的大众化取向不同,美国人赖特的设计理念趋于小众。建在瀑布上的流水别墅、螺旋般的古根海姆美术馆,匠心独运的设计表达出“人对建筑的审美追求多元化”的理念。被陈仲丹教授誉为“最全面建筑师”的柯布西耶在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同时将触角延伸至城市规划领域,提出“光明城市”的设想,并将此付诸实践,完成了印度昌迪加尔新城的建设。
二战后,各国建筑师各展风姿,设计风格创新多元。继注重实用的现代建筑潮流风行半个世纪后,出现了重在表现自我感受的后现代建筑,体现出多元繁杂甚至是怪异的特点。伴随隐喻、拼凑、怪诞手法的大量运用,美国电话电报大厦、迪斯尼乐园天鹅饭店、中央电视台大楼等标新立异的建筑成为城市新地标。
陈仲丹教授撷取标志性的建筑物、杰出的的建筑师娓娓道来,将160多年的现代建筑史铺陈在同学们的面前。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掌声不断,以感谢陈教授精彩的演讲。(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