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文学院杨宗义楼大厅出现了一道亮丽风景,这里正在进行“民间诗志(1979—1999)——中国当代诗歌民刊展”。这次展览的主角不是什么包装精美华丽的书籍,而是一本本泛黄的珍贵的民间诗刊。
“民刊”是什么?一些非文学专业同学可能感到很陌生。民刊,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官方的存在于民间的期刊,它特指那些未公开发行的,由一位诗人或一个诗歌群体自筹经费创办的诗歌印刷品。他以独立的精神方式,彰显民间话语的魅力。
这次民刊展由凯发k8官网新文学研究中心新诗研究所主办,文学院研究生会承办。考虑到一些同学可能对民刊不太熟悉,他们在前期小百合宣传、现场海报上,都有民刊的相关的介绍,吸引了同学们关注,也为同学们普及了知识。
进入大厅,首先呈现在眼前的《诗歌研究》、《寒露》、《87年现代诗歌运动》、《思无邪》、《他们》、《原样》等凯发k8官网代表性民刊。在塑料薄膜的保护下,这些泛黄的报纸、不起眼的小册子,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辉,让人仿佛回到了那个为诗歌发狂的理想主义年代。
这次展出的珍贵民刊由中国当代诗歌民刊收藏家阿翔先生、世中人先生提供,展出数量有600册/份,展出资料出版时间跨度1979—1999,历时20年,资料非常丰富,其中有《今天》、《他们》、《非非》、《反对》等耳熟能详、在当代诗歌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民刊,让前来参观的同学们一睹为快。
文学院的宋同学说,以前在当代文学史课上学到八九十年代的诗歌运动,今天有机会亲自看到了当年广泛流传的民刊,感到非常兴奋。
面对这一本本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民刊,抚摸,一段段秘密收藏的诗歌年华;直面,一场场决不妥协的思想对话,让人感喟不已,仿佛听到了灵魂以原始的姿态倔强歌唱!
民刊收藏家世中人先生认为,民间诗刊有着重要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他从1991年开始收集民间诗歌报刊,迄今已经收集了约1300种,4000余册(份)。
在活动现场,同学们纷纷写下你最喜爱的诗句,贴在“诗歌树”上,记者注意到同学们写下了海子、顾城、北岛等诗人的诗句。此次民刊进校园活动,让雨过天晴的校园,顿时弥漫在浓浓的诗意之中,让人走在路上,也嗅到了芬芳。
据悉,此次民刊展从5月10日至12日,每日展出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5时。展览期间现场每天限量赠送精美礼品,包括收藏家提供的何拜伦诗集《学宪法》、余怒诗集《现象研究》等,另外,还将有诗歌沙龙。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