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道德,一对充满悖论与张力的范畴,在智慧与良善的交错中相互碰撞。我们时代的美好被科技的高峰所极力渲染,然而物质的裕如带给我们的却不仅是生活的舒适,触目惊心的社会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反思。4月17日晚,林德宏教授在哲学院楼就这一对富有争议与思考的命题进行了主题讲座。
讲座一开始,林德宏教授首先谈到,自然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包括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和能源科技的进步,原子能和航天技术的成长等等。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让地球社会在短短的270年之内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变革,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不得不说是革命性、历史性的伟大力量。人类有理由为之自豪。
接着,林德宏教授话锋一转:但是,必须承认今天的科技发明所提供的力量足以摧毁人类和整个地球。人类如能明智地使用科学技术,将获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完美的幸福;反之,人类就可能走向毁灭。这是个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这也提醒人们,当前聚焦的不应该是如何发展科学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科学的问题。后者实际上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涉及到了对伦理、道德底线方面的思考。
林教授打了个生动的比方:不管人们是否愿意,科学技术好像一个无人驾驶的火车头,为了使火车安全运行,必须为它铺好道德的铁轨,用伦理去规范它。当代新科技的发展,向人类提出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以生命科学为例,从试管婴儿到心脏移植,到人脑移植,到基因工程和随时可能出现的克隆人……掌握突飞猛进尖端技术的人类,正在向自己最核心的地段开掘,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福还是祸?是前进还是倒退?当科技发展向我们提出种种问题时会终止科技的发展吗?在林教授看来,这种种的矛盾现象,已经不是单纯能依靠技术加以解决了。他提醒大家,在看到技术的改变一切力量的同时,对伦理道德底线的重视和坚守才是让科技真正发挥益处,为我所用的关键。
当现场有学生问及“为什么当前社会技术的迅猛发展反而导致了一些伦理道德丧失”时,林教授提出了他个人的一个新观点。他认为,“人之初,性本物”,这个“物”是指人对一切物体实体的渴求和欲望,是与人的动物本性相关的,它积淀深、易膨胀、被利益所牵引。而科学技术又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和权力。由此,从某种程度上,科技成为助推人本性膨胀的催化剂。因此,在林教授看来,道德底线犹如一种起到平衡束缚作用的力量。它不仅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存智慧,是杜绝“科技悲剧的一面发生”的防护网。他自己也坚信,“科技与道德绝对不是相生相克的矛盾之物,只要现在开始倡导道德建设,注重伦理规范的宣传,那么科技将发挥其积极作用,两者也会很好的融合,让人类社会实现长远美好的发展”。(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彭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