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六点半,我校仙林校区哲学楼报告厅举行了哲学系文化节的开幕讲座,主讲人为凯发k8官网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张异宾教授。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同学们跟随张异宾教授聆听了阿甘本的生命哲学,看到了奥斯维辛背后的不在世证明,理解了不可见的存在论剩余,“聆听缺席之在,体知到不在场。”
还未到六点半,不算小的报告厅内便挤满了前来听讲座的同学们,座椅中间摆满加座,报告厅的最后还站了几排同学,热烈的场面却配合着帕尔曼的著名小提琴曲,温和细腻,哀而不伤,似乎为这即将到来的讲座烘托出淡淡的历史性氛围,将同学们的思绪拉回对历史惨剧的沉思之中。
张异宾教授以这支小提琴曲开启讲座,并用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油画作品《宫中侍女》切入话题。讲座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带领大家回望和反思灰色地带的无罪杀人者,第二部分而是对“穆斯林”这种亚赤裸生命的探究和阐释,第三部分则主要通过几个问题引起在场同学们对现实的反思,直指批判的矛头。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粉丝众多的“明星教授”张异宾教授将奥斯维辛背后的生命哲学讲的深入浅出,使在场同学都能够有所触动。张教授总是用简单的语言向同学们阐释陌生的词汇。他以《宫中侍女》切入,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何谓“在场”,何谓“不在场”;他将“灰色地带”这一概念阐释为“是非并不明显”的“非责任地带”,以其中的极端形象“死亡别动队”为例让同学们亲历它的概念;他用一幅幅图片和文字的描述阐释“穆斯林”,仿佛这一亚赤裸生命就活生生的呈现在同学们眼前。
除却关于阿甘本生命哲学理论的浅层介绍,张异宾教授更用一个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同学们反思当今社会。“阿甘本讨论的奥斯维辛仅仅是历史事件吗?” “当我们喝着酒,看到利比亚、叙利亚的武装袭击屠害了那么多条生命,而那些对于我们却似乎只是电视里的光影,那还能说这种灰色地带不是时刻发生吗?” 简单的问题却振聋发聩。
“当‘死亡不再是死亡,而是一种生产’,这是留给世人的最可怕的耻辱。”张异宾教授如是说道。 从《宫中侍女》油画到保罗策兰的诗歌再到“赤裸生命”的描述,从奥斯维辛到凯发k8官网大屠杀再到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紧急状态”,张异宾教授所讲述的不仅仅是历史事件,也不仅仅是历史事件背后的不可见,更是让同学们开始“从历史事件中反思从未反省过的事”。
讲座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掌声,偶尔的空余也只是一片寂静的沉思,哲学系研一的冯同学感慨的说:“真是所谓‘敲醒梦中人’”。
(新闻中心学生记者 袁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