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官网模式动物研究所徐璎课题组在哺乳类动物生物钟机制研究方面又取得新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Dual roles of FBXL3 in the mammalian circadian feedback loops are important for period determination and robustness of the clock”已在线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上(SCI影响因子10.472),第一作者为模式所博士研究生时广森和邢丽娟。UCSF的 Louis Ptacek教授和徐璎教授为这一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徐璎课题组在发现新的生物钟调控元件以及在小鼠模型的基础上,对这些遗传小鼠展开了生物钟周期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了F-box蛋白FBXL3不仅作用在通常人们认为的关键时钟基因CRY蛋白的降解上,而且还作用在核受体(Rev-Erba)依赖的复合体上。在此发现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产生FBXL3与CRY1或CRY2双突变小鼠,发现FBXL3作用在CRY上并调控生物钟振荡的幅度,而作用在核受体(Rev-Erba)依赖的复合体上却对周期延迟起到关键性作用,进而提出了生物钟的周期生成原理,即生物钟的稳定性是依赖于多个转录元件的协调维持的,它为生物钟与代谢等其它生理系统的耦联提供结构上的基础。这一发现既为徐璎组与高翔组在先前的研究所发现的MAGED1 (EMBO J, 2010)核受体的调控因子参与生物钟的周期调控提供了理论解释。同时也提示人们,如果想要主动调控生物钟的周期,可能需要同时干扰不同元件的连锁性。
该研究得到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模式动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