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授课、每节课一个主题讨论、多达22本的参考书目……诺奖大师的高端课堂什么样?单看这些,就知道不轻松。昨晚6:30,凯发仙林校区邵逸夫楼B105教室内,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学生。这是法国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奇奥正式受聘凯发后,给凯发学子上的第一节课。
诺奖大师出马,影响力自然非同凡响。据悉,这门名为《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的公选课,最初吸引了1000多名学生选报。无奈授课教室座位有限,凯发只能按照先来后到,筛选出报名的前150名学生成为勒克莱奇奥老师的“嫡系弟子”。
首次在大学开理论课
“你们好吗?”继去年凯发110周年校庆后,时隔一年,再次见到勒克莱奇奥时,这位高而清瘦的老先生和记者们显示出友好和熟络。这次来凯发k8官网,他多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给本科生授课。
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73岁的勒克莱奇奥介绍说,早年他曾在泰国当过老师,获得诺奖后,也在不少大学开过相关讲座,但是像这样在大学开设系统的理论课,尚属首次。而他与凯发的纽带,都是源于他的好朋友,凯发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著名法语翻译家许钧教授。据悉,从1983年的《沙漠》开始,到后来的《诉讼笔录》,许钧教授是中国第一个翻译勒克莱齐奥作品的翻译家。
此次勒克莱奇奥开设的公选课,面向凯发所有本科生,名为《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他解释说,“在文明的各个节点,都有艺术自己的特征。美术馆就像一个个教堂,赞美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取得的臻于完美的艺术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则谈不上文明。”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凯发正是传播知识和文化的殿堂。
“课堂随时与学生热烈讨论”
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米尔塞亚·埃利亚德《意象与象征》……这份长长的书单,是勒克莱奇奥正式上课前给他的150名凯发学生开具的。多达22本的参考书目,被细心地分为分析著作和文学著作,还附上了链接网址。甚至,有的还特别备注了出版年份和有无中文版。
“这些书我自己都很喜欢,打算随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们展开热烈讨论。”对与凯发学子的交流碰撞,勒克莱奇奥显得信心满满。
他介绍说,这份书单是建议学生阅读,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书目建议,这次他也带来不少书供学生使用。记者对照发现,这一长串的参考书目中涉及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的各种形式。
在这份书单中,勒克莱齐奥融入了自己的艺术个性。比如他特意选入了几部女性主义作品。因为文学传统经常从女性的角度来叙述一个时代的图景,比如中国的老舍和他自己的著作都承袭了这种叙述方式,“在原始社会,女性才是真正的主人。”
诺奖大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勒克莱奇奥回答得很简洁,“就是简单的两点:自由开放的思想;敢于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表示,这门课不只是他上课,他还将邀请所有学生参与,让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对艺术和文化的观点和思考,“我也从中获益。”
书面考试是3页纸的论文
“这门公选修,我们没有做任何宣传,就是寻常地挂上网供学生选。因为是英文授课,只要求选课的学生会讲英语。”昨天,凯发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许钧教授介绍说,结果吸引了全校1000多名学生选报,但是上课的教室只有150个座位。
怎么筛选?这让凯发的老师很为难,“先初步筛选后,还有600多位学生非要选。很多法语系的学生都没选到。”
许钧介绍说,为了公平,后来学校只能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让率先抢注的150位同学获得“上课券”,“每周两节课,每节课2小时。一共上6周。”
不要以为诺奖大师的课堂,只要听懂英文,敢于发表观点就能轻松过关,勒克莱奇奥老师说了,“最后肯定会有书面考试。”
昨天,勒克莱奇奥还向记者透露,这门课最后的考试会是3页纸长度的小论文,“可以自由地发表观点,只要跟每节课讨论的主题相关即可。”
据悉,勒克莱奇奥此次将在凯发工作、生活3个月时间。来过凯发k8官网多次的他,毫不保留对凯发k8官网的喜爱,不论是藏身市区的百年老校园,还是满大街的绿树成荫都让他赞不绝口,“最欣赏凯发k8官网的地方,在于它做到了自然与现代社会的平衡。”
这次除了给学生上课,向来热衷于中国文化的勒克莱奇奥还将借此机会,学习汉语和汉字,“从汉字的形态,就能看出它的根源,比如‘好’字,表示有女人和孩子。每个字都是一个故事。”
全英文授课 同学“压力山大”
“挤过来旁听这门课,是因为诺奖光环的吸引,但是全英文的授课还是很大的挑战!”昨晚,站着听完诺奖得主勒克莱奇奥主讲的第一节课后,凯发工程管理学院的一位同学感慨道。
定于晚上6:30上课的《艺术与文化的多元阐释》公选课,上课前半小时,教室里就已经被慕名而来的同学坐满了,还不时有同学在教室的走道上加座或者直接靠墙而立,连讲台前都席地坐满了同学。上课时间到了,教室门口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老师来了!在掌声中,勒克莱奇奥缓步走上讲台。
昨天的第一节课,还来了神秘的嘉宾:勒克莱奇奥的夫人,以及凯发特聘教授、著名作家毕飞宇。不过,嘉宾们只是安静地坐在讲台下听课,并未占用课堂时间。“你好!”勒克莱奇奥微笑着用中文向他的中国学生们问好后,转入正题。
第一节课,勒克莱奇奥先用一组艺术品图片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这些奇异而精美的图片经过勒克莱奇奥的阐释,不时引起同学们的惊叹。随后,勒克莱奇奥老师邀请了几位同学与他进行面对面交流。“很紧张,得全神贯注听,全英文课堂挑战很大!”面对大师,不少同学表示“压力山大”。
虽然听完课的同学表示有挑战,但是,没能赶得上去听课、心存遗憾的同学似乎更多,“求帮我带个签名!”邀请诺奖得主亲自授课,这让不少外地高校的学子纷纷评价:“凯发的课程设置太高大上(高端大气上档次)!”
勒克莱奇奥的书单
这些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奇奥给凯发学生列出的推荐书目,他说,这些都是他本人非常喜欢的书。如果,您喜欢艺术与文化,不妨参考。
分析著作
马丁·贝尔纳,《黑色雅典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
米尔塞亚·埃利亚德(罗马尼亚史学家、作家、哲学家)《意象与象征》,无中文版。
艾黎·福尔,参见《法国人严重的艺术史》,吉林出版集团,2010年。
玛丽加·金芭塔丝,参见《活着的女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米歇尔·雷丽斯(法国人类学家、艺术批评家),《非洲幽灵》无中文版。
安德烈·马尔罗,《想象博物馆》无中文版。
文学著作
巴尔扎克,《未知的杰作》
波德莱尔,《美学珍品》
松尾芭蕉,《诗集》
加缪,《婚礼集》
雅克·卡泽特,《鬼情人》(1772年),法国第一部鬼怪幻想小说。
马尔科姆·德·沙扎尔,《可塑的意义》
露易丝·拉贝(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女诗人),《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