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新希望联席董事长兼CEO陈春花昨日表示,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转型期,而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将带来创新机遇,作为企业家如何把握这个机遇至关重要。近日,凯发企业家沙龙来到阳明山庄举办,陈春花和凯发商学院名誉院长赵曙明参与此次论坛,就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家该如何创新发表了观点。
我国正面临全球化经济转型
“去年跨国公司在中国建设1500家研发中心,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了高端人才服务,我国正面临体制、生产方式、全球化三方面的全面转型。”赵曙明认为,仅生产方式,我们已经从简单的中国制造到中国仿造再到中国创造,如何创新成为众多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春花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每一次的社会变革以及消费的变化都能成为创新的机遇,“据我了解,2012年传统的50家零售连锁销售在下滑,而以阿里巴巴为主的电商模式消费却在成倍增长,这就是消费改变给创新带来的机遇。”她认为,对变革的理解、对消费变化、对劳动转移以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都能给创新带来机遇。
赵曙明认为,中国的经济目前面临全球化的挑战,企业必须走出去,“无论是外国的企业到中国,还是中国的企业进入外国,都必须遵循管理与文化相结合的模式,且管理是以文化为主,因为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管理模式不同,成不成功的关键看如何跨文化管理。”赵曙明表示,去年我国吸收外资1170亿元,投资772亿元,大量的外资在进入中国市场,很多国家已经将进入中国市场当做进入国际市场的标志。
不太鼓励毕业即创业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企业家如何突围?如何走进国际市场?陈春花认为,中国的企业家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在进入外国市场时,本地化的心动能力至关重要。
“今年有699万的大学生毕业,而据我所知就业岗位比去年减少了15%。从政策上来说,中央和地方政府有不少鼓励青年人创业的扶持政策。”不过赵曙明坦言,中国创业者害怕失败,这正是创业中最忌讳的,而且通过创业解决就业的方向,也存在一些问题:“创业更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吃苦耐劳的能力,但是更重要的是不怕失败的勇气。”
陈春花坦言,尽管现在政策支持年轻人创业,但是她不太鼓励年轻人毕业即创业:“刚毕业的学生对消费市场、对行业都没有足够的认知,如果创业会有很大阻力。”她认为目前以服务业为主的市场更有利于创业:“但年轻人最好对市场有一些了解后才投身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