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9月18日上午,莫砺锋、张三夕和我,第一次叩开了程千帆先生的家门,望着程先生的满头银发,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从此,我们便踏上了艰辛而又快乐的求学之路。在首次谈话中,先生就强调:“你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我都管”。谈话结束时,还送给我们八字箴言:“敬业、乐群、勤奋、谦虚。”
程先生指导研究生,非常注意传授治学方法,9月20日,也就是我们入学后的第三天,他送给我们每人一摞卡片,专门同我们谈治学方法问题。为了培养我们获取知识的能力,程先生除校雠学外,还开了中文工具书使用法课程,他特地向凯发k8官网师范大学赵国璋教授讨了三本《语文工具书使用法》送给我们。程先生治学是从目录学入手的,所以他也要求我们钻研目录学,校雠学的课程论文,就是让我们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读一遍,写篇心得体会。为了让我们进步快一些,他还专门为我们开了《专业文献选读书目》。
程先生连我们的借书、买书问题都考虑到了,并专门同系资料室与学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协商过。如1979年9月28日,他在留给我的一张条子中写道:“我已代你们在大馆借到《旧唐(书)》一至十册。我问过大馆人员,研究生每人可借十册。……”
他还为我们代买了《李太白全集》、《唐宋诗举要》、《新英汉词典》等许多书。当时我们都很困难,无钱买书,他特地借给我们一百元钱,以便我们买书时周转。
我们如何读书,如何写读书笔记,先生也非常关注,不仅言传身教,而且还严格检查。我这里还保存着先生自己写的一本读书笔记,工笔楷书,抄的是普暄所撰《误书百例》。笔记一丝不苟,赏心悦目,卷端还钤有“程千帆印”以示珍重。他也用这样的要求来批改我们的读书笔记,将错字、不规范的简化字,写得潦草的字都一一标了出来。有什么看法,他也随手批在我们的笔记中。凡此都告诉我们读书写笔记既要认真,又要思考。
听程先生上课是一件快乐的事,即使像校雠学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枯燥的课程,先生也有办法上得生动活泼,以至于校内校外来旁听的人很多。
最让我们感到轻松愉快的还是每周一次的与程先生海阔天空的闲谈。程先生曾风趣地说:“剑桥大学的学问是在喝咖啡中得来的,我这里可没有咖啡招待。”每次闲谈,都由程先生主讲,名人逸事、治学方法是经常涉及的内容。
此外,程先生还组织我们到栖霞山、白鹭洲公园等处游玩。游玩时也连带着谈诗说文,譬如我们在游栖霞山时,见到石缝里长出来的植物都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程先生立刻联想起苏东坡的几句诗,一是《栖贤三峡桥》中的“清寒入山谷,草木尽坚瘦。”一是《百步洪二首》之二中的“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并指出这些诗都是对生活仔细观察与深刻体验的结果。
要写论文了,他还给我们一份《习作论文简例》,以及《校对符号及其用法》。对我们的论文,程先生都精批细改,使我们获益匪浅。例如我在论文中引用了《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程先生批曰:“此处应用《汉书》,凡是史料相同的,应尽量用最原始的,原始资料有不足处,则以后者补充或纠正之。”
他要求我们做学问要甘于寂寞,如果我们的作业真的写得还可以,他也乐意推荐发表。譬如我写过一篇《简谈宋诗中的议论》,他先是让我在系里的“5·20学术报告会”上发言,后来又推荐给《凯发k8官网学报》发表。论文发表后,还被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1年第6期以头条位置全文转载,这对一位在读研究生来说,当然是很大的鼓励。
获益最多的,还是程先生指导我们写学位论文,论文题目是程先生为我们出的,时间是1980年4月3日,程先生对我们说:“其原则是有一定难度,角度新,无人做过;要广泛占有资料,经过努力能够完成。”接着程先生出了七八个论文选题供我们参考,程先生还对每个论文题目作了分析。
对我们的论文初稿,程先生都作了精批细改。例如我选的论文题目是《唐诗中的妇女形象》,在分析陈皇后的形象时,我引用了刘禹锡的《阿娇怨》:“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花。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并分析道:“从‘试开金屋扫庭花’的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阿娇本来是抱着武帝来幸的希望的,然而宫女却传来了令她失望的消息。”程先生批曰:“分析此诗要强调用卫子夫作陪衬。”于是我在后面又加了两句:“因为武帝后来所宠爱的卫子夫就是平阳公主家的讴者(指歌姬),武帝到平阳公主家显然是另寻新欢。”我觉得通过毕业论文的写作,自己分析诗歌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后来,程先生还将我的毕业论文推荐出版,并建议将书名改为《唐代妇女生活与诗》。
程先生培养学生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地施加压力,交给他们一些经过努力能够完成的教学与科研任务。我毕业留校工作不久,程先生就将给中文系研究生上校雠学的任务交给了我,后来还推荐我给南师大古典文献专业的本科生上版本学,为了避免在讲台上出洋相,我才继续认真学习校雠学知识。我感到教一门课程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最好方法。程先生和我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写出了一百四十万字的《校雠广义》。这部书曾荣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第四届国家图书奖等奖励。
2000年3月初,我受学校派遣赴韩国讲学,程先生与陶老师还特意为我饯行,想不到这次与先生小聚竟成了永别。
4月16日,程先生还亲笔给我写过一封信。其字迹如松枝竹节般苍劲有力,而行文一如既往,显得睿智、俏皮,充满青春的活力。先生2000年6月3日不幸去世,一位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还在信中念念不忘自己的工作,念念不忘自己的学生,甚至学生的子女。每念及此,不禁黯然神伤。
有位前辈曾将程先生比喻成一条河。这条河穿过了峡谷、险滩、暗礁、平原,最终流入了华夏文明之海。先生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