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分数公布,全国各大高校录取分数线也相继出炉。这几天,六合竹镇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张扬、张帆成了镇上的“名人”:出生只差三分钟的他们,同时被凯发k8官网录取。
一边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边是两个孩子读大学的学费,让竹镇上这贫寒的一家五口“喜忧参半”。
“数学天才”双双考入凯发
张扬、张帆是一对双胞胎兄弟,1994年,他们以“三分钟之差”出生于六合竹镇。
今年,作为六合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因为突出的理科成绩,他们获得了凯发k8官网自主招生考试的考试资格。这一考,为两兄弟跨进凯发的校门推了一把劲。这几天,高考分数出来了:张扬考出393分的高分,加上推荐资格额外附赠的10分,以总分403分跻身凯发;而弟弟则因自主招生获得一类资格,以366分超越本一线被凯发录取。
“最喜欢做数学,而且要做出别人想不到的解题方法。”提起数学,弟弟张帆眉飞色舞,“说了你别不信,我要是不学数学,就觉得大脑一片空白,做什么都不得劲”,而哥哥的形容更有意思,“每次拿起数学题就好像全身充满了正能量,不看就难受。”张帆告诉记者,有时候一道难题,他们合力能想出近十种解法,其中有的解题思路连老师都要研究上半天。
高考结束的这段时间,除了睡觉看电视以外,兄弟俩也不忘研究数学。他们借来《大学数学》在家看起来,两人每天得看上半天才感觉过瘾。“大学数学的基础课我们都看完了,觉得基本上没什么压力。”
“好胜兄弟”不想复制彼此
从小到大同睡一张床,同在一个班学习,穿同样的衣服,喜欢同样的学科,甚至连毛巾都用的同一条,“我们哪儿都很像,除了牙刷分两个外,其他都是伙着用。”弟弟张帆告诉记者,除了这次的高考他们同时被凯发录取外,在2010年的中考中,哥俩的总分也惊人的相似,仅差了1分。
“虽然只有1分的差距,他们还是习惯性地互不服气。”张妈妈说,这哥俩,就是在这样的互相鼓励和暗自较劲中慢慢长大。“兄弟俩从小感情就很好,几乎没有分开过。只要发现一个人不在,另一个人就会着急想找到对方。”
痴迷于数理学科,可小伙子们的思维却一点儿也不呆板。除了学习外,兄弟俩还特别喜欢鼓捣一些稀奇古怪的物理实验,“最喜欢看科教频道,我想设计制造出一些实用性强的节能产品”,就为了这,弟弟张帆选报了凯发的物理系和材料系。
与张帆相比,哥哥张扬的性格略微内向些。“我报的是工商管理,”内向的哥哥更爱文学,“村上春树、王小波、卡夫卡……”谈起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兄弟二人充满了希望,“想在大学里多交点朋友,提高情商”、“学生会竞选也想试试”、“我们不想成为彼此的复制品,只想各自都有精彩的人生。”
双份学费让全家喜忧参半
跟大多数城里孩子不同,张扬张帆的生活里,没有电脑,更没有游戏。在位于竹镇民族小学对面的老平房里,住着张家一家五口人。在雨水的冲刷下,房子显得尤为老旧,只有一进门的那贴得满满的一面“奖状墙”格外引人注目。
虽说如此,这个清贫的农家小院里却倾注着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些奖状是从小学就开始贴的,算算也十多年了,一张都不舍得撕,”张妈妈说,2000年,夫妻二人同时下岗,家里一贫如洗。但她从不允许孩子干粗活,只让两个孩子一心一意学习,她则和孩子的爸爸硬咬着牙扛下家庭的经济压力。
高考成绩出来的那天,全家人都沉浸在欣喜之中,不过忧虑也随之而来:两个人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加起来要将近3万,母亲的退休工资只有一千出头,而父亲则在镇上租了间便宜的屋子,平常卖着散酒,算下来一年根本赚不到多少钱……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张妈妈表示,自己再艰难也要供孩子把书念完,“希望他们有出息,以后过的日子比我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