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中国30多年改革历程,差不多每十年就会有一个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出台,所以,我们都很期待今年秋天第四个改革纲领性文件出台。”昨天下午,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校园系列演讲活动在凯发k8官网开讲。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教授携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张平教授,分别就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经济增长研究范式转变作了精彩的演讲。
李剑阁首先回顾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六个阶段:1978年-1984年思想启蒙和农村破冰,1984年-1992年重点突破和双轨并存,1993年-1998年改革攻坚和市场奠基,1998年-2003年战略展开和国际接轨,2003年-2012年成果巩固和体制完善,2013年开始进入改革新阶段。而这30多年中,从十二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差不多每十年都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指导十年改革。
谈起今后的改革方向,这位经历乃至参与改革政策变迁的“高层智囊”表示,两个基本主线不会改变,一是市场化方向,二是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一届政府已经开始了大部制改革,“营改增”的财政改革也已在进行,同时还将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力”和“事权”,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则将稳步推出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提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操作方案。此外,还将进一步深化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如降低进出门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人口政策至少从放宽生育控制、改革户籍制度等方面进行调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提高统筹程度,等等。
作为中金公司董事长,李剑阁对金融改革予以特别关注。他期待能放松金融的过度监管。“比如有些监管部门十年前就作出派官员参加监管对象的董事会的决定,并且形成了制度。”李剑阁举例说,现在上市的金融公司一开董事会,后面都会坐好几排官员,这种做法已经越过了市场监管和公司治理的合理边界,违反了国际通行的监管原则,但至今还在实施。
李剑阁同时呼吁,鼓励金融创新,容忍创新失败。“我们允许卫星上天爆炸,允许科研失败,金融创新为什么就不能失败呢?”他反问说,如果没有金融创新,那世界上现在连银行都没有。
谈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李剑阁建议,今后慎提“央企”“国企”的概念。因为现在纯粹的央企、国企已经很少,多数已经上市成为公众公司,有些已成为合资公司。“不要用政治性语言,而要多用法律语言。”
“中国的改革正处于十字路口,不仅要靠顶层设计,还需要基层探索。”李剑阁最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