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媒体传真

    “院士专家扬州行”活动今启动,本报推出院士专家访谈――院士专家为大扬州发展“把脉”

    发布时间:2013-04-17 点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陆瑶 杨宝岭 温梦怡 来源:扬州时报

     

     

     

     

     

     

     

     

     

        本报记者 陆瑶 杨宝岭 温梦怡

        作为今年“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内容,“院士专家扬州行”今天拉开帷幕,一批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以及有关专家教授将走进企业把脉咨询、现场解决难题。本报记者昨天专访了10位院士专家,聆听他们对扬州经济发展的真知灼见。

        院士企业工作站,是每年“院士专家行”的重头戏。据市科协宣教部部长李佳坤介绍,今年的“院士专家行”,共签约20个项目,其中企业院士工作站11个。院士专家还将走入企业,与企业面对面座谈,为企业的发展“把脉”。  今天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市政府还将与中科院凯发k8官网分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扬州工作站。据了解,中科院凯发k8官网分院扬州工作站将为我市的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企业培养科技人才,为政府、企业提供发展建议。该工作站将把中科院凯发k8官网分院的院士资源集中起来,为我市提供智力支持。

        天体力学家孙义燧——

        扬州发展航空产业

        关键靠人才

        人物名片:

        孙义燧 中科院院士、天体力学家,凯发k8官网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非线性科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天体力学和非线性动力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扬州近些年发展太快了,越来越繁荣了!”面对记者的采访,孙院士对扬州的印象满是溢美之词。采访中,孙院士对扬州发展坚持项目为王表示了肯定,作为航空航天学方面的专家,他表示扬州也可以航天飞行器的研制和发射、地面设备和终端的研制生产、航天飞行器相关的运营与服务等项目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孙院士也指出,由于航天涵盖多个学科,它是科技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因此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进行工作,关键还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扬州发展航天产业,如果需要技术上的支持,我会积极帮忙。”孙院士说。

        陈达多次来扬开展合作——

        助扬州医疗器械产业

        赶上世界

        人物名片:

        陈达 中国科学院院士,凯发k8官网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达已经不是第一次作为“院士专家行”的特邀嘉宾来到扬州了。研究核物理的他,此行的目的是帮助扬州一家医疗器械企业攻克肿瘤放射治疗仪相关技术。

        “扬州的这家企业我考察了,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但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陈达说,在肿瘤放射治疗仪领域,西门子、瓦里安、伊柯达三大巨头垄断了该行业。

        为打破这种垄断,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进行了艰难的技术攻关。“肿瘤放射治疗仪最难解决的是定位问题。”他说,放疗是让射线照射在癌症病变部位,杀死癌细胞。“射线要不偏不倚正好照射在癌变部位才有效。”陈达表示,稍微偏一点病变细胞没有杀死,反而破坏了正常细胞。

        “我这次来,是帮他们解决定位问题的。”陈达说,与化疗、手术等癌症治疗方式相比,放疗是最有效果的。“我希望通过我和团队的技术攻关,给癌症患者带来福音,帮助扬州医疗器械产业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缪昌文院士提议新颖——

        城建与人才引进

        相辅相成

        人物名片:

        缪昌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凯发学教授,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扬州这几年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缪昌文感慨道,“几年前来扬州,在市中心乘车逛一圈要一个多小时,这次来很顺畅,不仅交通便利了,市民的文明素养也提高了。”作为一位工程院士,缪昌文更关注城市建设。“扬州的城市建设很别致,现代的城市建设融入了古老文化因素,且十分注重生态环境建设,这一点十分值得兄弟城市的借鉴。”

        对于扬州未来的城市建设,缪昌文院士建议,“一座城市建设,不仅在于建筑,更在于人才,城市工程建设与人才的引进可以相辅相成。”因此,缪昌文有一个新颖提议,“在扬州这样的城市,可以大胆尝试在交通便利的城区打造公共租赁房,以便吸引年轻人才尤其是外地优秀人才参与名城建设。”缪昌文指出,目前城市的安置房大多在郊区,而年轻人大多没有财力购车,反倒是成功人士希望住在郊区,何不尝试把城中的一些老旧屋舍进行改造,为更多的年轻人才提供价格实惠、交通便利的住所,这对人才的引进,以及名城建设都将大有裨益,这个举措一旦成功,也将引领城市建设的新潮流。

        半个“扬州女婿”伍荣生——

        城市环境

        是扬州城市名片

        人物名片:

        伍荣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凯发k8官网大气科学系教授,在大气动力理论方面作出了系统而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伍荣生对扬州很有感情,称自己是半个“扬州女婿”,“20年不回扬州了,这次回来,很意外,变化太大了。”伍荣生表示,从北京一路下扬州,途经凯发k8官网,明显感到空气越来越好,“城市环境是扬州的城市名片,再怎么发展,也不能丢了自己名片。”作为大气学家,伍荣生告诉记者,有污染要加强治理,没有污染要加紧预防,“要想降低PM2.5的指数,首先要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他说,现在北京已经开始了限行,上海也在努力,扬州也应该往这方面努力,要倡导市民绿色出行,“很多人对PM2.5的指数深感不满,但其实我们自身就能做出努力,车少开一点,指数就会降低一点。”

        李鹤林到访扬州多次——

        用先进技术

        推动扬州发展

        人物名片:

        李鹤林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材料科学家,石油管材工程专家,中国石油集团工程管材技术研究所所长,他是我国石油管材研究工作的主要开创者之一。

        李院士最早在1970年便来过扬州,如今已到访扬州五六次。“变化太大了!”李院士告诉记者,每一次来到扬州,扬州带给自己的感觉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表示,近几年扬州经济发展迅速,新建了许多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大批知名企业都来到扬州投资发展,令人欣慰。“扬州唯一不变的就是美!”李院士表示,扬州经济发展的同时,景色依旧美丽,这充分说明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注重了生态环境的治理和维护。

        作为石油管材工程方面的专家,李院士早年便在我市通宇钢管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工作站,如今通宇在我国工业管道,特别是在中石油天然气管道配套工程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李院士坦言,今后他将会进一步加强与扬州类似企业的合作,将更先进更前端的石油管材技术带到扬州,推动扬州经济的发展,推动世界名城建设。

        鄢泰宁看好扬州——

        诗意扬州

        走向了现代文明

        人物名片:

        鄢泰宁 俄罗斯自然科学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顾问,共完成16项科研成果,其中“微机在钻探中的应用”、“DDW钻探微机多功能监测系统”、“金刚石钻探手册”、“CUG钻探微机智能监测系统”和“孔内参数动态采集系统”等成果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和湖北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这次来扬州,鄢泰宁表示,扬州已经从过去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人文境界迈向了现代化进程,诗意的城市走向了现代文明,扬州一直在向前走。这次来扬,鄢泰宁也打算为扬州工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扬州是一个搞科技转化生产力非常好的平台,我很看好这个地方,很多本土的企业很有活力。”在肯定扬州发展前景的同时,鄢泰宁也给扬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把了一脉。他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在创业初都是新技术,但现在都需要更新,同时,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招工贵、招工难的问题,急需生产自动化,所以扬州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努力实现产业和产品的升级,而不是不断地扩大“盘子”,中小企业也要提高智能化,要内涵发展,不要外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