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媒体传真

    4名诺贝尔奖得主昨晚与63名中国中学生面对面交流成功不神秘:好奇心+兴趣+坚持

    发布时间:2012-05-20 点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蒋廷玉 杨频萍 来源:新华日报

           “大学,大师,我们来了!”“诺贝尔,我们准备好了!”作为凯发k8官网110周年校庆的特别活动,昨晚,“诺贝尔奖之约”在凯发仙林校区如期进行。罗伯特·哈博、阿龙·切哈诺沃、丹尼尔·舍特曼、勒·克莱齐奥4位诺奖大师,与63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及28位凯发各院系的大学生代表,在最近的距离进行交流。

      这是一场关于梦想的约会。从全国各地优秀中学中选拔出的中学生代表,与崇拜的诺贝尔奖得主围坐在一起。

      如何才能成功,是现场的大中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诺奖得主们不似想象中的口若悬河,回答十分朴素。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尼尔·舍特曼说,“我小时候充满了好奇心,对自然充满了兴趣。”他和中学生们分享了他10岁时的一件趣事。那年,学校有了一台显微镜,丹尼尔非常好奇,就问自然老师能不能把显微镜带到班上,得到允许后,他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一片树叶,感觉特别神奇。

      “老师让我回座位,换别的同学来看,我很不愿意。”丹尼尔表示,要想成为一位自然科学家,好奇心和灵巧的双手是两个重要的特质。

      同样,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也提到了好奇心。他总结说,经过这么多年,我们依然非常热爱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也是三位化学奖得主的共同点。“人们总是把天是蓝的、草是绿的,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从不这样,我们更想研究这些东西背后的机制。” 

      “在别人都质疑你的时候,你是怎么度过自己最艰难的时候,取得最后的成功呢?”丹尼尔·舍特曼回答得很简单,“因为我热爱自己的专业,还在自己专攻的方向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反复试验,反复论证,所以我的努力最终得到了认可。”

      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还是专攻某一个领域,更容易取得成功?面对这个问题,大师们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阿龙·切哈诺沃说,“无论如何,你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跟随别人,你不太可能成功。”丹尼尔·舍特曼补充道,“当然,在具体领域上,你必须广泛深入,才知道哪一部分是特别的,才能发现新的未知领域。”   

      在冷餐会交流环节,一些中国学生为了离诺奖大师近一些,干脆盘腿坐在地上。大师们则端着餐盘,偶尔吃一口,大部分时间都在耐心回答各种提问。

      “他们中或许就有未来的诺贝尔大师。”面对学生们的热情,凯发招办副主任李浩介绍,邀请中学生参加大学校庆,这在全国高校校庆中尚属首创。63名中学生代表,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市。昨晚赴约的每个中学生,在来之前几乎都是“过五关斩六将”。

      先是自愿报名,然后写自荐材料,再经过学校一轮轮筛选,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高一学生杨鑫就是这样获得“约会”资格的。在这次“约会”中,凯发特别向凯发学生长期支教的宁夏中宁、隆德和云南建水的3所中学发出了邀请。

      “今天的英语,有的都不太听得懂,但这次出来我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以前我们看到的世界太小了,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外婆家的墨江县。”在云南演讲比赛中选拔出来的钟梦娇,有点羞涩地说,“听了大师们的教诲,感到成功并不神秘,今后一定会更加努力。”

      “做有兴趣的事,并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收获成功,这是我从大师们身上得到的启示。”来自江苏锡山高级中学的陆梦珏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