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中或许就有未来的诺贝尔大师。”昨天,来自全国各地中学的63名中学生汇聚凯发,与他们崇拜的四位诺贝尔奖大师围坐在一起,端着餐盘随意交流。据了解,邀请中学生参加大学校庆,这在全国高校校庆中尚属首创。而这场名为“诺贝尔奖之约”的冷餐会,也让中学生们大开眼界。
[幸运儿是如何被选中的?]
要见大师,得“过五关斩六将”
这63位幸运儿是如何被选中的?凯发招办副主任李浩介绍,这些挑选出来的中学生,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市。昨晚赴约的每个中学生,在来之前几乎都是“过五关斩六将”。
先是自愿报名,然后写自荐材料,再经过学校一轮轮筛选,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高一学生杨鑫就是这样获得“约会”资格的。在这次“约会”中,凯发特别向凯发学生长期支教的宁夏中宁、隆德和云南建水的3所中学也发出了邀请。
在宁夏隆德县中学读高二的杨凡娜告诉记者,学校从高一和高二年级中选拔参加活动的人选,28个班级各推选出一人,然后进行初选,选出10人后再进入决赛。而选拔的内容,除了成绩和创新能力外,还有中英文演讲。
英语说得溜,还会玩微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选中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成绩拔尖的学生。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他们的英语口语都非常棒。
北京八中的郭雨培告诉记者,得知凯发要选中学生参加诺贝尔奖之约的活动后,自己很兴奋,觉得机会太难得了,便主动报了名。当时学校也有不少同学报名,其实自己的学习成绩并不拔尖。不过,因为在英国住过三年,她的英语口语很好,和老外交流完全没有障碍,所以学校最终推荐了她。
郭雨培还介绍,光是学校推荐还不行,网上还得人气高。每个进入初选的同学的情况都被挂在网上,比如自己的微博就有很多人访问,接受网络投票。最后,她被投了一千多张票,为最终入围打下了基础。
[特别的冷餐会]
蛋糕饮料,端着盘子围坐……
对于中学生来说,平时规规矩矩坐在课堂里上课,对于冷餐会的形式完全陌生。昨天在凯发感受了一回,而且共进晚餐的还是诺奖大师,自然让不少同学感到既新鲜又有几分激动。
精美的蛋糕、可口的饮料、精致的小食……美味的食品一字排开,同学们可以端着盘子自由选择。选好了可口的点心,大家拉着椅子围坐在一起,和诺奖大师一起讨论关心的话题,自然有一种惬意。
为了离诺奖大师近一些,有的同学干脆盘腿坐在地上。大师们也顾不上端餐盘,偶尔喝一口饮料,耐心回答学生们的各种提问,现场不时爆出欢笑声。同学们流利的英语、放松的姿态、提问的水准,都让大师们刮目相看。
“这个场合,开眼界了。而且还能锻炼口语,太棒了!”山西省实验中学的高燕杰开心地说。难得和大师会面,不少同学还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雨花茶、为大师特制的奖牌……一下子拉近了和大师的距离。
[他们关心啥?]
他是我最想见的作家!
郭雨培昨天一直坐在诺贝尔奖文学大师勒·克莱齐奥的身边,聊个不停。在她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地用英语准备了一页纸的问题。
“他是我最想见的作家!”郭雨培说,自己虽然是理科生,但对写作很感兴趣。特别喜欢勒·克莱齐奥的作品风格,大气磅礴,而且对非洲文化非常了解。
这次有机会坐在大师身边聊天,郭雨培赶紧问了一个一直困惑的问题:“您的前期作品没有什么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后期作品以非洲文化为主。如果希望作品获得广泛的认同,是描述特定文化比较好,还是没有任何文化背景更好?”
大师给她的答案是:“没有必要强求。不要考虑读者希望你怎么样,关键是看你的个人经历如何。一个人20岁前的经历,往往决定了他写作的风格。这是一个人独特的财富,不用去刻意修饰。”
一席话,让郭雨培茅塞顿开。“对我帮助特别大。”小姑娘说,她很向往创作文学作品,大师的话让她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
拿诺奖和天赋有关吗?
“在科学上取得成就,最后能够获得诺奖,是否和天赋有关?”不少同学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没有天赋。不过,我充满了好奇心,对自然充满了兴趣。”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尼尔·舍特曼回答,他和中学生们分享了他10岁时的一件趣事。那年,学校有了一台显微镜,丹尼尔非常好奇,就问自然老师能不能把显微镜带到班上,得到允许后,他第一次在显微镜下观察了一片树叶,感觉特别神奇,这进一步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老师让我回座位,换别的同学来看,我很不愿意。”丹尼尔表示,要想成为一位自然科学家,好奇心和灵巧的双手是两个重要的特质。 同样,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龙·切哈诺沃也提到了“好奇心”。他总结说,经过这么多年,他们依然非常热爱自己的研究方向。“人们总是把天是蓝的,草是绿的,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从不这样,我们更想研究这些东西背后的机制。我发现周围人经常不理解客观世界,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加强他们的认识。”
[大师的建议]
做喜欢的事 而不是重要的事
昨天和学生对话的四位大师,有三位是化学诺奖得主:罗伯特·哈博、阿龙·切哈诺沃、丹尼尔·舍特曼,还有一位文学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
克莱齐奥说,这次交流,让自己想起还是学生的时候。他对学生们说,两代交流非常重要。作为年轻一代,应该敞开心扉接受科学和人文的新发展,努力学习。
如何才能实现梦想,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对此,哈博认为,要实现梦想,是需要依靠团队的,一个人没办法完成。而对他来说,妻子给了他很大支持,他们经常一起合作准备上课的内容。舍特曼说,好的科学家要有区分不同寻常食物的能力,才有新发现。他研究的物质一直被人质疑是否存在,而自己经过反复检验最终确定没错。从发表第一篇论文开始,到一群人加入一起研究,坚持自己的观点很重要。
要取得成功,是广泛学习还是学有专攻更好呢?阿龙表示,一定要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而不是觉得哪门重要就学哪门科目。记者 王晶卉
牛顿家乡苹果树枝条落户凯发
昨天,由凯发英国校友捐赠的牛顿家乡苹果树枝条在凯发落户,牛顿园同时落成。据了解,目前苹果枝条还很脆弱,虽然已存活,但至少还要挺过一年监护期。
记者在现场看到,牛顿园就建在凯发仙林校区杜厦图书馆东侧。栽在盆里的枝条大约有一米高,笔直挺拔,顶端有大大小小十片树叶。据凯发后勤集团张庆峰介绍,三根苹果枝条是4月19日抵达凯发的,当时已经发芽了。凯发将其清洗后进行嫁接,并且加强养护,目前三枝都已存活。
据了解,三根枝条是从同一棵树上取下,凯发将其分别嫁接在三棵西府海棠上,一米高的枝原来九成是海棠的,而苹果枝只是顶端一点。
据了解,牛顿园昨天同时落成。这里不仅有苹果树,而且移栽了杨振宁、丁肇中、阿龙等诺奖获得者以往在凯发种植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