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媒体传真

    带上大学精神回家:凯发校庆“序长不序爵”

    发布时间:2012-05-15 点击次数: 作者:本报记者 朱艳丽 来源:半岛都市报

         该校化学系1957级的学生们提前进行聚会。年过七旬的老人们拿着单反相机、ipad拍合照。

      在2011年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时,刘道玉曾经给清华大学校长写了一封公开信,批评该校办校庆的政治化风格。

      上世纪90年代红火起来的校庆,在近年来遭遇褒贬不一的评价。今年2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成的人表示校庆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凯发k8官网110年校庆“序长不序爵”的接待原则,引发人们关注。有人解读出了大学“去行政化”的努力,有人看到了大学精神的回归。目前来看,能否真正实现“序长不序爵”还有待验证,但对于凯发k8官网来说,校庆不过是一次“回家”的过程。

      “除了现在知名的校友以外,那些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校友也是整个社会的脊梁,身边的这些普通人或许更是可供我们模仿和借鉴学习的对象。”这是凯发k8官网校庆办主任龚跃对于“序长不序爵”的阐释。

      “校庆成了官场表演和赚钱大会,行政化商业化色彩浓重,提到校庆人们就想到‘ 官本位’和‘商业捐赠’。”凯发文学院董健教授强调说,如果过于注重行政化和商业化,大学校庆只能成为大学精神沦丧的又一例证。

      校庆经济成了一种新型商机。2008年成立的中国校庆网即是其中的一种盈利模式,该网站充当高校与企业的中介,通过提供校庆服务赚取利润。本报记者注意到,在该网站公布的2012年4-5月校庆学校名单中,有48所学校进行校庆 ,时间从10年到110年不等。

      全体校友一视同仁

      5月11日,离5月20日的凯发k8官网110周年校庆还有9天时间。自从去年3月开始启动校庆筹备工作,龚跃常常忙得焦头烂额。

      “这只是校庆活动中的一个小细节。后来有记者打电话采访,我才知道事情闹这么大了。”面对本报记者 ,龚跃仍然表示,没有想到校庆接待方案“序长不序爵”的一度走红。

      据龚跃回忆,“序长不序爵”的原则是去年就校庆问题与一些老师展开座谈时,一位文科院系老师提出的。作为接待校友的一条重要原则,这5个字出现在2011年12月21日的凯发110周年校庆官方微博上。由于当时的粉丝很少,开始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两个月之后,随着网络红人“bod教授”的转发和点评,“序长不序爵”逐渐引起大范围的关注。

      在之后的媒体报道中,龚跃所说的“我们要办的不是一个政治校庆”被广泛引用。在今年3月的凯发k8官网110周年校庆新闻发布会上,“序长不序爵”也成为媒体追问的焦点。

      “在我们看来这没有什么,其实是大学精神的一种体现。大学以育人为主,以人才培养为己任,强调公平平等。‘序长不序爵’体现的是对全体校友一视同仁,是对全体校友的尊重。”为了证明上述说法,龚跃摆出了百年校庆时凯发评选杰出校友代表的标准。其中,第一条就是,“长期在基层一线尤其是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淡泊名利,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贡献的校友。”

      “常说‘凯发以我为荣,我以凯发为荣’,现在我们也开始反思凯发以什么样的人为荣、人才的评价标准是什么。除了现在知名的校友以外,那些在艰苦地区默默奉献的校友也是整个社会的脊梁,身边的这些普通人或许更是可供我们模仿和借鉴学习的对象。”龚跃告诉记者,上述这些都是对“序长不序爵”的阐释。

      而凯发校友信息库的排列顺序则是重要科研奖项获得者 、人文社科大家、艺术大师、文化学者、知名大学校长,最后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中的凯发k8官网校友”。

      龚跃说,集中体现“序长不序爵”原则的接待方案已经完成。虽然具体细尚不便向外界公布,但基本按照两条线进行:对校友按照“序长不序爵”的原则,对待嘉宾则按照公务礼仪接待 。如果来者既是校友又是嘉宾,会看他以何种身份来参加,是以私人身份还是代表某个机构或者部门。

      校庆异化史

      “就是一次校友回家的过程。”连日来 ,记者接触的多位凯发师生对“序长不序爵”反应平淡。凯发文学院的董健教授记得,当年的百年校庆上,就提出了“不论尊卑,只论长幼”的说法。

      2002年凯发百年校庆典礼时,董健曾被邀请到主席台就坐,左手边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右手边是知名历史学家茅家琦。“主席台上没有太大的官员,就坐的大多是理科的院士、文科的老先生。核心位置是国内外学术成就突出的校友。”在董健看来 ,在大学里,“序长不序爵”再正常不过。

      但对于凯发的“序长不序爵”,有人解读出了“去行政化”的努力,有人看到了大学精神的回归——“这是一次值得称道的试水行为,也是破解高校校庆潜规则的一个开端。”

      在采访过程中,“校庆潜规则”被一直呼吁大学精神失落的凯发文学院董健教授一语道破:“校庆成了官场表演和赚钱大会,行政化商业化色彩浓重,提到校庆人们就想到‘官本位’和‘商业捐赠’。”

      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今年2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成的人表示大学校庆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事实上,大学校庆并非一出生就如此。

      现有资料显示,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曾发出《关于立即刹住校庆风的通知》和《关于重申校庆从简的通知》,称“讲排场、比阔气、大搞校庆活动,这是一股不正之风,违背了中央倡导的艰苦朴素、勤俭建国的精神,与当前正在逐步形成的‘五讲四美’的社会新风很不协调。”同时指出,“今后一般不要搞校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尤其是随着1997 年上海交大与1998年北大校庆的举办,举办校庆成为高校追逐的潮流。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对校庆的作用也表示肯定。2002年,教育部下文称,“近年来,许多学校通过举办校庆活动,宣传自己的历史和品牌,鼓舞了师生员工 ,扩大了社会影响。与此同时,也要求在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我们赞同学校通过举办一定的校庆活动宣传学校及校史,但庆祝活动要注意思想性、学术性和历史性并重,忌奢华,忌浮躁。”

      2006年,教育部又下文,要求各校在建校逢十逢百年举行较大规模庆祝活动时,本着“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组织的庆祝活动要庄重、俭朴、热烈,一般应放在校内举行,活动主体也应是广大师生和校友,摒弃追求奢华,铺张浪费的陋习,更坚决反对把校庆办成华而不实或脱离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政策中所说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针对的是当时的社会现象。时任山东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的盖国强直言不讳地说,“原本体现办学理念与大学文化的校庆,如今却存在着盲目攀比之风。”盖国强说,不少高校校庆比规模大小,比规格高低,比国家领导题词多少,似乎哪家高校请到的领导官位高,请到的社会名流多,搞的规模大,造成的社会轰动大,哪家高校的办学水平就高。

      大学校庆在你追我赶的追逐“隆重”过程中,校庆经济成了一种新型商机。2004年成立的中国校庆网即是其中的一种营利模式。该网站充当高校与企业的中介,通过提供校庆服务赚取利润。本报记者注意到,在该网站公布的2012年4月~5月校庆学校名单中,有48所学校进行校庆,时间从10年到110年不等。

      “现在网站有20多名销售人员,按照成交的单子提成,一般年收入都能在10万元左右,目前仍有用人缺口。”该网站一李姓工作人员介绍,提前两三年发布校庆公告并不鲜见,由于近期的校庆公告太多,网站的广告位“十分紧张”。

      大学精神的沦丧

      “大学校庆热依然没有退烧 ,而且一浪高过一浪。一般是提前一年发布公告,有的甚至提前三年,每年发布一个公告。还有建校的校庆、合校的校庆,花样不断翻新。”对于时下的大学校庆,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2011年专门撰文指出“呈现泛滥化趋势”。

      与此同时,还滋生出延长校史的倾向。“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高校受左倾思想影响,与民国时期、清朝的校史纷纷划清界限。据说有个别高校将建校时间追溯到清末,还被主管部门批评有封建思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厦门大学基础教育学院院长刘海峰教授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逐渐兴起的校庆热潮中,又出现了另一种情况,延长学校历史。

      2001年~2007年间,刘海峰受河北省教育厅委托曾对该省内的5所高等教育学校的校史进行论证,其中就有一所高校的校史追溯并无道理。

      “一定程度上说,校庆是对校史的尊重。一般的高水平大学建校历史都比较悠久,所以很多学校也想从校史中体现办学水平。不仅仅在举办校庆时举办者风光,也能提高在校师生的向心力和荣誉感自豪感。”刘海峰提醒说,另外一些高校延长校史也是为获得更多的社会捐赠,以及为了互相攀比。

      大学校庆究竟能带来什么?对于高校热衷办校庆的原因,浙江大学教授蓝劲松总结了两种类型:一是不得不为之,认为校庆是一种潮流,不能逆流而为;一是积极而为之,看到了舆论宣传、筹措经费、铸作理念等正面功能。对此,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用语犀利:形式主义歪风推崇、政绩观念的驱使、财政上的大锅饭,以及教育改革上的不作为。

      “校庆应该庆祝,关键看怎么办?首先应该是教学科研上的节日,展示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凯发k8官网的董健教授还曾有着凯发k8官网副校长(1988年~1993年)的身份。在对刘道玉观点表示认同的同时,他从高校领导者身份考虑,也肯定了校庆的积极作用。但他不忘强调说,如果过于注重行政化和商业化,大学校庆只能成为大学精神沦丧的又一例证。

      有一个细节常常被人忽略。在2010年4月25日,清华大学举行110年校庆年启动仪式时,时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百年校庆组委会常务副主任的陈吉宁曾表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不会花国家一分钱”,所有花销均是来自校友和社会的捐赠。另外,针对校友参加校庆活动的座位排序问题,不是按官职或财富排的。

      这样的新闻一经公布,引来一片叫好之声。但在后来的百年纪念上,因为校友录的金字塔排序问题落人话柄,原有的叫好声被质疑之声湮没。

      因此,对于今年5月20日的凯发校庆如何呈现“序长不序爵”,外界充满期待 ,但龚跃表示“这方面的压力并不大”。在他看来,“序长不序爵”已经融入该校的文化氛围。

      就在今年的5月5日,凯发物理学院举行吴有训先生塑像揭幕仪式。凯发的老院士以及该校党委副书记任利剑等领导出席了仪式。最后留影时,老院士们坐在中间,任利剑则站到了最后排最边角的位置,“看,我们学校就是这个样子。”龚跃不无自豪。

      离凯发k8官网110周年校庆虽然还有几天,已经陆续有老校友返校。

      “1962年毕业至今,校园没有被大改造,感觉很亲切。”该校化学系1957级的校友周贵兴告诉记者 ,他们还是像少时一样吃饭玩闹,并不看重今日的身份。对于这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来说,校庆就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