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教授 王广厚
“原子团簇”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未知的神秘领域。团簇,是由几个乃至上万个原子或分子通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一般来说,是比纳米还要小的物质。原子团簇的发现、研究和发展,为制造新型量子器件和纳米材料开辟了新途径,成为21世纪高科技产业——纳米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之一。王广厚教授是国内最早开展原子团簇物理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科学家。他在国内率先翻译了“团簇”范畴,被学术界认可。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他在团簇领域发现了多种奇特物性和新效应,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怀揣两美元
赴异国学技术
20世纪80年代,王广厚教授对当时国际最前沿的团簇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0年6月,作为第一批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王广厚教授当时怀揣两美元零花钱,经巴黎转机来到了美国纽约。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学会了怎样做实验,怎样申请科研经费,怎样带研究生。两年后,王广厚教授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回到凯发k8官网。
两千元起家
自己动手做设备
1982年他刚回国的时候,一无所有。王广厚教授说,他是“两千元起家”,当年他花了1800元从五十五所买来了一台人家不用的旧设备,自己试着做。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王广厚刻苦钻研,从最初微结构实验室拨给的5000元经费,到1987年获得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5万元经费,王广厚和他的课题组凭着持之以恒的劲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自主研发成功了三代团簇实验设备。
举办国际盛会
获得广泛赞誉
2004年,经过国际委员会投票决定,由王广厚教授作为会议主席、主持召开在中国凯发k8官网举行的第十二届“小颗粒与无机团簇系列国际会议”。这是这一领域的最高学术水平的国际会议首次在中国召开,会议十分成功。会议结束后,国际顾问委员会还特地向王广厚教授颁发了一封致谢信,指出“这次盛会不仅对中国本土正在蓬勃开展的团簇研究,而且对整个科学界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且每位委员都在致谢信后签名。这一举措也打破了类似国际会议的惯例,是史无前例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