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自2004年成功并购IBM的PC项目后,联想就正式进入了国际化的发展轨道。6年来,联想旗下电脑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已从当年的2.43%,增加到2009年的9.2%。昨天,在凯发k8官网商学院主办的第58期德鲁克论坛暨第二届凯发k8官网EMBA联合会成立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走上讲坛,为凯发k8官网的企业家们传道解惑,与大家分享成功路上的“法宝”。
制定正确战略是“重中之重”
制定正确的战略,对企业有多重要?柳传志的比喻很生动:“好比拨热线电话一样,电话号码没搞清楚,再怎么拨都是徒劳;电话号码对了,就看执行力了,你玩命儿拨,一定能接通。”
他说,早在1997年时,联想曾经有进军海外的想法,可出去考察了一圈后发现,中国才是最大的潜力市场,如果在这个时候把主要精力“移师海外”,那就会丢了国内市场这块最大的“蛋糕”。于是他们及时“刹车”,坚决把国内市场做好。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战略非常正确。
当然,失败的教训也不是没有。2001年时,联想决定在业界进行“多元化经营战略”,除PC外,还发展了网站、软件、集成服务等业务,可这一计划以失败告终,短短两年后,除PC外所有的多元化业务全军覆没,不得不被一一砍掉。对此,柳传志的分析是,大量的“副业”分散了团队的精力,导致“主业”受到了竞争对手戴尔的猛烈攻击。所幸,最后他们扭转了战略,“调头”重新专攻主业,2004年和戴尔的再次较量中完胜,为后来收购IBM的PC项目奠定了基础。
如何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一是要“把脉”外部的大气候,提早做出应急方案。“好比生产胶卷的,碰上数码时代了,没想好下一步该怎么办,结果就是‘猝死’。”二是要对自身有精准的定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
管理层要有“主人心态”
“上升得快的高科技企业,往往死得也快,这是一个屡见不鲜的现象。”柳传志认为,除了战略制度跟不上行业的快速变化,企业的管理层缺乏“主人心态”,没能为企业做好科学的长远规划,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柳传志举例说,几年前,某世界著名IT企业更换了CEO,新上任的CEO是来自另一知名企业的副总裁,一到任就推出大胆举措——斥巨资并购其他企业的业务。后来,由于新并购的业务与企业原有业务严重交叉,导致企业队伍分化严重,大大摊薄了原股东的利益,企业也因此遭遇了危机。新上任的CEO敢于如此大胆并购,主要因为其作为新加入企业的一份子,缺乏在企业内部长期成长而形成的主人意识,没能设身处地地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柳传志说,这样的危机,联想也曾经历过。企业每做一项重要决定,都会对当前的利润状况、股价等造成重要影响,如果管理层不本着“主人心态”从长远考虑,而只看重短期的业绩和利益,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成长。
柳传志建议有意“走出去”的企业,如果考虑海外并购的话,资金实力要比较充足,还要“掂量”一下准备购买的产品性价比高不高,这就要求企业对其所在的行业有深刻了解,不至于被别人左右。如果你压根儿什么都不懂,还去并购人家,双方的文化又不一样,如何让对方对你‘心悦诚服’,和你一条心?”他说。
客户的需要才是技术攻关的重点
步入国际化的发展阶段,联想面对的都是国际一流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市场占有率高,有的更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后来者要在技术上有所突破,难上加难。
柳传志认为,“强敌”压阵,要想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就要把技术用在客户最需要的地方。启发他产生这一观点的,是国内电视机产业的崛起。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制造的电视机曾在国内市场叱咤风云,但随着国内电视机制造业的崛起,这一现象逐步得到改观,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国产电视机的电源技术占优势。与当时的日本相比,我国的电网电压尚不够稳定,导致一些日本制造的电视机播放效果不佳,国内企业意识到问题所在,就集中精力攻关电源技术,在掌握了成熟的电源技术后,国产电视终于大获全胜。
按照这一观点,联想在1998年曾推出“天启电脑”,该电脑最大的特点是支持一键上网,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国内互联网刚刚兴起不久,电脑上网要经过开盖装卡、装软件等繁琐步骤,十分不便,“天启电脑”将这些程序大大简化,让联想的市场份额一下子得到了较大提升。1997年联想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是10.7%,到了1998年,达到14.4%,1999年更是一举超过了20%。
“企业搞技术攻关,未必要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最难的那一点上,应该多考虑什么才是客户最需要的。”柳传志说。
本财年一季度将交漂亮答卷
作为香港联合交易所的上市企业,联想的业绩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柳传志在演讲中透露,虽然还没到上市公司公布业绩的时候,但他可以很有信心地告诉投资者,2010财年一季度(即2010年4—6月),联想将向股东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不会令股东失望。